以讀為本 感悟真情——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十八課《灰椋鳥》精彩教案
同學們,灰椋鳥開始歸林了,讓我們跟隨著作者選擇好位置,靜靜地等候灰椋鳥歸林吧!
1、師讀第三小節,渲染情境。
2、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四小節。無論你看到的,還是你聽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讀第四小節)
3、學生匯報交流:
(1)、生朗讀句子,相機出示句子。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①、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整群整群、數百米、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等重點詞語來談感受,體會鳥的多和壯觀。
②、文中哪些詞語突出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排空而至、浩浩蕩蕩)指名讀這兩個詞語,讀出壯觀的氣勢。
③、觀看課件,學生練讀這段話,體會灰椋鳥的壯觀場面。
④、齊讀。
(2)、除了看到的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哪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朗讀,相機出示句子)
“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后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伙伴匯合。”
①、指名讀,談感受。
②、如果你現在就是歸林的灰椋鳥,你會怎樣傾訴一天的見聞和收獲,或者你是如何呼喚和應和自己的同伴和兒女呢?(學生想象說話,并抓住“傾訴、呼喚”這兩個詞指導學生練讀,體會語調的變化。)
③、齊讀。
4、教師小結:作者置身在刺槐林內,眼前是鳥兒飛舞的身影,耳畔是鳥兒悅耳的鳴叫,這一切統統交織在一起。作者先寫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寫了鳥兒歡樂的鳴叫,很有條理地展現了當時的情景,自然流露了作者輕松愉悅的心情。
5、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吧!(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設計思路: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加上教師的相機引導、點撥,讓學生真正領悟了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達到了學生與教師、作者、文本的和諧對話。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兒越來越少了,可是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愿過早地安眠。它們在林內盡情地飛舞,盡情地歡唱。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用心去感受灰椋鳥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吧!
1、請在小組里自學第五自然段,找出你們喜歡的寫鳥的句子,然后在小組里討論交流你們喜歡的原因。
2、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第五自然段。(巡視時,提示:發現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不要輕易放過,自己多讀幾遍,把你喜歡的感覺讀出來。)
3、學生分小組匯報交流,相機出示句子。
“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生讀句子,談感受。
(2)、師:灰椋鳥是“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在作者的眼里根本就不好看,而此時此刻,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無窮的魅力。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就像是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作者不由得發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