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說課稿
二、抓主線——研制炸藥的過程,品文悟情。
1)課文5至9節集中表現了諾貝爾從事科學研究鍥而不舍的精神。教學這一部分,可以放手讓學生潛心自讀,找出觸動自己心靈的地方認真體會,然后再讀讀議議,力求讀出自己對語言的感悟。從發明出“諾貝爾爆炸油”到“黃色炸藥”的成功制造,其中諾貝爾歷經的艱辛,要引領學生用心感受。
2)“毫不氣餒”是文章中的一個重點詞語,也是諾貝爾精神的最好詮釋,。教學時,在詞語朗讀的基礎上聚焦到“毫不氣餒”上,說,誰毫不氣餒?干什么毫不氣餒?用上“毫不氣餒”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把諾貝爾和“毫不氣餒”聯系在了一起,奠定了初步的感情基礎。然后,再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諾貝爾在研究炸藥時有哪些感人的畫面讓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氣餒?請學生邊讀邊用“——”找到相應的句子。此時,學生走進了文本所設的情景中,讀讀、劃劃、批批、注注,一個個感人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一個鮮活的、毫不氣餒的諾貝爾走進了學生的視野,走進了他們的心靈。然后,抓住三個最感人的畫面,通過讀、悟、文本拓展、感情朗讀等方法,具體、形象、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情景,在多種教學手段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諾貝爾的精神,感受到他為了發明炸藥,投入了“整個生命”
3)小組合作學習
在賞讀完課文之后,我選擇一下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所觀點,如:諾貝爾發明炸藥為人類的生產生活解決了哪些實際問題?諾貝爾死后,大量的炸藥也用于戰爭,毀滅人類創造的文明,如果諾貝爾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由此進入最后一段的學習讓學生讀讀議議:透過這份遺囑,你明白了什么?進一步體會諾貝爾博大的胸懷,奉獻的精神何對全人類的熱愛,感受他偉大的人格力量。
4)拓展延伸
通過創設話題,讓學生交流知道的象諾貝爾一樣的科學家。教師也將搜集的人以大屏幕展現偉人的功績。既鍛煉了學生口語,也積累了知識。
小練筆
利用本課提供的材料,為諾貝爾寫一篇一百字的小傳(主要寫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國籍、身份、主要成績和貢獻,目的在于熟悉課文,訓練寫的能力。
二、存在不足及改進措施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這節課的教學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課文的3到9節是文章的重點,尤其是8到10節有聲有色的朗讀感悟應是重點中的重點,而我把握的卻不突出。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有時間觀念,課后題應當堂解決。
2、畢竟是高年級了嘛,課堂教學除了要培養孩子聽、說、讀、悟的能力,還要找找讀寫結合點。像《諾貝爾》課后“為諾貝爾寫一百字的小傳”就是一個很好的讀寫結合點,我留有15分鐘讓學生寫在下課前有兩三個寫出,但沒時間展示。如果在這出示范文,是不是會更好。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學生“寫”的能力的培養,努力讓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年上一個臺階。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應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審美樂趣。”本著這個理念,我會繼續嘗試用“自主感悟”型課堂模式指導教學實踐,放手讓學生自感自悟,互幫互學,取代老師的講解,讓這種扎實、樸實、平實的教學模式綻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