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說課稿
《諾貝爾》一課作為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緊緊扣住了“堅持不懈、不屈不撓”這個主題。課文主要介紹了諾貝爾發(fā)明炸藥的艱難過程,表現(xiàn)了他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設計時,根據(jù)單元教學要求和文本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憑借對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諾貝爾毫不氣餒、鍥而不舍的精神。圍繞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初讀全文,整體認知。通過問題“諾貝爾發(fā)明了哪些炸藥?”使學生在閱讀課文、查找答案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敘述線索。
二、品讀課文5—9節(jié),感悟發(fā)明艱辛,體會鍥而不舍的精神。先讓學生默讀5—9節(jié),圈畫感人語句,想象畫面,體會諾貝爾發(fā)明炸藥遇到的艱辛和取得的成就。并提出自讀要求:邊默讀邊思考諾貝爾在研究炸藥時有哪些感人的畫面讓你深受感動,用“——”找到相應的句子。此時,學生走進了文本所設的情景中,讀讀、劃劃、做做批注,一個個感人的畫面就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走進了學生的視野,走進了他們的心靈。接著,預設了三個最感人的畫面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順序進行交流,通過讀、悟、辯、想象說話等方法,具體、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在范讀、多媒體課件展示多種教學手段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諾貝爾為了發(fā)明炸藥,毫不氣餒、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
三、抓住遺囑內容,從設立獎項體會奉獻精神
通過多媒體出示遺囑內容,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諾貝爾那顆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的無私而博大的心。進而明確諾貝爾獎授獎儀式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獎時間定在每年的12月10日的原因及重大意義。
四、拓展延伸:出示諾貝爾獲得者化琴的故事,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在對話中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要讀出語文味來,語文味哪來?有位名師這樣認為,語文課上就是要“咬文嚼字”,就是要品味文字的精妙,課堂上才會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因此在教學時,我積極創(chuàng)設平等對話的氛圍,根據(jù)高年級特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用心去品析文字,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本進行對話,將學生的閱讀思維引向深入,把學生對世界觀的認知推向了另一個高度。]在對話中體會諾貝爾的毫不氣餒與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諾貝爾的內心世界,從而感受到了諾貝爾獻身科學的鍥而不舍的可貴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的人格,并從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份教學設計真實體現(xiàn)了出了語文的本質特點,語文文字的訓練是豐富的,到位的。在品析的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和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特別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這樣做使學生終身受益。
一、展開調查,了解拓展性閱讀的現(xiàn)在時
當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怎樣呢?為此,開學初我在班級中作過如下調查:(1)你認為小學生應該開展課外閱讀嗎?a、應該b、不應該c、無所謂。( )(2)你喜歡哪些課外書籍?a、科普類、b、中外名著類 c、故事、美文類 d、歷史、漫畫類( )(3)你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展課外閱讀的?a、老師布置b、家長強迫c、自己喜歡( )(4)你每周開展課外閱讀的時間是?a、超過3小時b、1-3小時c、不到1小時( )(5)你讀過哪些名著? 為何選擇這些名著讀?a、老師布置 b、家長強迫c、自己喜歡d、考試需要( )。通過調查,我發(fā)現(xiàn),83%的學生在開展課外閱讀,但每周的課外閱讀時間還不足2小時,對閱讀的興趣也不是很濃,即使讀也基本上是我這個語文老師和個別家長的要求;學生大部分學生喜歡讀的還是童話、寓言、歷史故事、小美文類,喜歡閱讀中外名著的更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