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實錄
生:禮讓
師: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出于一種禮貌叫禮讓。齊讀
生:(學生齊讀)禮讓。
師:如果禮讓都能做到的話,請你讀第三自然段從“柴進說”讀起,誰來讀?
生:(一男同學讀,教師板書……)
師:你聽這個洪教頭出口傷人,侮辱林沖的人格,如果你是林沖你心里怎么想?請講
生:(學生甲)你真是太沒有禮貌了。(學生乙)這小子太欠揍了。
師:這不是林沖的語言,如果林沖這樣說,他就不叫林沖了,一般人都會火冒三丈,如果換上武松、李逵、魯智深,大家想會怎么樣呢?早就將桌子推翻,打了起來。但是林沖忍了讓座,林沖沒有發作,后退一步天地寬。這叫什么“讓”?
生:(學生齊答)忍讓(教師板書:忍)
師:如果說“禮讓”很容易,那么“忍讓”就是高修養,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林沖連說:“不敢,不敢”這是多么高的修養。這就是林沖的為人,他能忍別人所不能忍。想一想他如果不忍讓,將是一種什么樣的局面,真是后退一步海闊天空,后退一步天地寬。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有,但是不多。默讀第四自然段,告訴我這又是什么“讓”?
生:(全體學生默讀,教師板書:請教了)
師:誰能說說是什么“讓”?請講
生:謙讓(師板書“謙”)
師:(師指著“謙讓”這個詞讓學生齊讀兩遍)
生:(學生齊讀兩遍)
師:“洪教頭自不量力,林沖只好從地上拿起一條棒。”注意“只好”這個詞,林沖愿意打嗎?
生:不愿意
師:而且說了一句話更讓人感動(師指著黑板上的詞)
生:(學生齊讀)請教了
師:讀第七自然段,這又是什么“讓”?我請一位學生來讀
生:(一學生朗讀)
師:這是什么“讓”?誰看出來了?(師讓個別學生對著他的耳朵小聲說出是什么“讓”)有六個同學知道了,知道的同學太少了,聽于老師讀一遍體會,這又是什么“讓”?(教師范讀)
生:(學生邊認真聽邊思考)
師:聽懂了嗎?你來說是什么“讓”?
生:退讓。
師:大家看這個詞(板書:掃)讀。
生:齊讀。“掃”
師:什么叫掃棒是貼著哪兒打過去的?看圖,棒貼著地面過去就叫掃。如果打到洪教頭會打到什么部位?
生:腳,小腿。
師:是要害嗎?
生:(學生齊答)不是。
師:思考洪教頭是怎么打林沖的?
生:(學生齊答)劈頭打來。
師:這個詞“劈頭打來”,照要害部位打。而林沖還能換手的時候是把棒貼著地面一掃,而且很好躲,如果手腳靈活的,一跳就躲過去了,即使打著也不是要害的地方。注意這個“掃”字,那時候林沖要傷害洪教頭是很容易的,但是關鍵時刻林沖一掃,點到為止。 “掃”的重嗎?
生:(齊答)不重。
師:從哪看出“掃”的力量不重,一起讀。
生:(學生齊讀)洪教頭滿面羞愧,灰溜溜的走開了。
師:對,他能爬起來還能走路,可見力氣輕。好好注意這個“掃”字。這是什么“讓”?請你講。
生:寬讓。
師:一個“掃”字告訴我們的是“寬讓”。讀(教師板書:寬讓)
生:(學生齊讀兩遍)寬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