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教學設(shè)計(精選6篇)
成語故事教學設(shè)計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相關(guān)的意思.
2.學習第一篇成語《自相矛盾》,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第一篇成語《自相矛盾》,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教師板書:“成語”。問學生:同學們,什么樣的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由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你們知道哪些成語呢?
師生交流。
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三篇成語故事。教師繼續(xù)板書“故事
知道哪個字的意思是篇的意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了三篇成語故事分別是:《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教師板書)
(二)學習生字新詞
這三則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們先來學習一下其中的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新詞,自己小聲地讀一讀
矛盾 楚國 銳利 墻壁 逼 神韻 佩服
戳穿 腮幫 僧人 唬人
2.哪些字在讀音或者字形上要提醒同學們注意
(1)字形上重點應該強調(diào)的是“矛”、“壁”、“韻”、
(2)字音中重點強調(diào)的是“戳”、“壁”、“韻”、“腮”、“僧”
(3)通過預習,大家知道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再讀生字新詞,如果能把這些詞語的意思讀出來,就更好了
學生讀生字新詞
4.下面請大家再讀一讀第一篇成語故事《自相矛盾》,爭取把這個故事讀得正確、流利。
5.學生練讀
(三)學習第一篇
1.同學們,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自相矛盾》,誰能給我說說這個故事。
(1)指名說,教師鼓勵:看來你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
(2)再請一位平時表現(xiàn)一般的學生說,教師鼓勵
(3)同學們,見過人做買賣嗎?哪些買賣人會在集市上吆喝些什么呢?
(4)師生交流
(5)請大家來看看這樣一個句子;
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誰來模仿買盾人吆喝一下。學生自由練習――指名――點評――指名――一起吆喝(不需要很整齊,但是吆喝的味道要出來)
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夸口”這個詞語的意思,再朗讀,效果會更好一些
再出示:又舉起自己的矛夸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同樣請同學朗讀――指名――評價――再指名――獎勵學生兩句連在一起讀。齊讀之。
同學們這個生意人矛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矛 戳得穿
這個生意人的盾的特點又是什么呢? 教師板書:賣 盾 戳不穿
有問題嗎?
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多問,用不同的方式來問。
2.請一位同學讀這樣的一段話
出示:有個圍觀的人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么樣呢?”那個楚國人張口結(jié)舌,回答不出來了。
同學們,什么叫“張口結(jié)舌”?
這個楚國人為什么會張口結(jié)舌?
師生交流
3.現(xiàn)在你們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嗎?請大家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
1)指名說
(2)師生點評
(3)再指名說
4.是啊,難怪圍觀的人都在取笑這個楚國人呢!圍觀的人的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
出示圍觀人說的話,指名讀――再指名讀
5.分角色朗讀這篇成語故事
(1)自由練習
(2)組合展示
(3)師生點評
6.同學們,聽說學校最近為了迎接10月13日的建隊節(jié),要組織一次說故事大賽,我們想在班上先搞一次小小的選拔,選拔賽的篇目呢就是這篇《自相矛盾》,我們先來比試比試好不好?
為了讓大家說得更好,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讉“錦囊妙計”。出示:
成為故事大王的好辦法:
(1)不看課文,能說出故事的情節(jié)。
(2)人物的對話要把表情、語氣、臺詞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
(3)適當?shù)丶由弦恍┲w語言就更棒了
我們每個同學在底下先試試吧
7.學生練習講故事
(1)指名上臺
(2)師生點評
(3)提出更高的要求
(4)師生評價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模仿于永正老師的方法和學生展開對話,問問孩子:為什么這個楚國人張口結(jié)舌呢?或者大家為什么要取笑他呢?生活中還有這樣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嗎?與學生交流
三、布置作業(yè)
1.同學們,由于課堂上時間有限,無法讓每個同學都得到展示的機會,我們會利用綜合實踐課的時間來繼續(xù)完成這次比賽,請大家做好準備。
2.寫給“自相矛盾”的人的一封信為題寫一篇小文章,你有什么話想對這個人說,你還有什么故事要和這個人分享,提醒和告誡他一些什么,都可以寫在信上。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板書設(shè)計: 矛 戳得穿
賣 自相矛盾
盾 戳不穿
8 成語故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濫竽充數(shù)》和《畫龍點睛》的內(nèi)容,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兩個成語的意思。
2、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講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加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3、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1、填字成詞。
自相( )盾 畫龍點( ) ( ) ( )充數(shù)
張口( )舌 張( )舞( ) 形象( )
烏云( ) 電( )雷( ) ( )不已
2.《自相矛盾》講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呢?
(1)指名復述
(2)教師點評,要求再簡潔一些
(3)再指名
二、精讀《濫竽充數(shù)》
1.教師板書濫竽充數(shù)。同學們,題目是故事或者文章的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對于我們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請問“濫竽充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說
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在這個詞語中是指“吹竽”的意思,出示圖片
充數(shù)呢?就是蒙混其中,充數(shù)字。
關(guān)鍵是這個“濫”,老師這里有幾種解釋:(1)壞的;(2)不加選擇的:;(3)不會,看看題目,你會選擇哪種答案?
師生交流,說理由。
2.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成語故事的學習。指名讀課文前半部分,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1)師生交流
(2)理解句子:“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竿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出示兩個句子:
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①比較這兩個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②還有什么原因嗎?師生交流
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的樣子,居然得到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③看到這句話,我們能聯(lián)想到一次詞語:叫做裝模作樣
教師板書:合奏
(4)指導朗讀――指名――點評――再指名――齊讀
3、就是這樣一個不會吹竽的人混在演奏隊伍中,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但是故事的結(jié)尾卻說“只好”逃走了?同學們,什么叫“只好”?
(1)師生交流
(2)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呢?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告訴我答案。
(3)師生交流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教師板書:獨奏
4.教師小結(jié):從不會吹竽卻拿著與別人一樣的俸祿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東郭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樣的道理呢?
(1)師生交流
(2)你們想對東郭先生說些什么?你們對東郭先生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老師送大家兩句名言:
有真才實學 展鯤鵬大翅
混得一時,混不得一世。
希望東郭先生的教訓,各位同學銘記。
三、精讀《畫龍點睛》
1、板書課題,知道課題的意思嗎?師生交流
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l)張僧繇畫的龍為什么不“點睛”?
生交流
(2)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
(3)出示掃描的圖片
(4)指導朗讀描寫龍的句子(反復誦讀)
2.同學們?nèi)绻闶且幻慰停阆嘈艈幔繛槭裁矗?/p>
(1)師生交流,板書:“前”、“不信”
(2)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多請幾位同學說)
(3)同學們,這就叫做“一再要求”。
3.出示:游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1)教師范讀,同學們體會一下,感受到了什么?
(2)師生交流
(3)體會理解一些重要的詞語:“輕輕一點”、“霎時間”、“騰空飛去”、“驚嘆不已”、“無不佩服”、“神奇”。教師板書:“后”、“驚嘆”
(4)指導朗讀
4、啟發(fā)想象,領(lǐng)悟寓意。
(1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師生交流
(2)通過這則成語故事,我們知道了什么?
(3)在我們身邊有這樣技藝高超的人嗎?比如在繪畫、運動、學習等方面?
(4)師生交流
5.這樣精彩的故事,我們再來讀一讀好嗎?
(1)齊讀《畫龍點睛》
(2)在這則故事中有很多詞語值得積累,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的一個填空題。
(將全文作為填空式打在幻燈片上,然后一邊讀一邊完成填空,積累語言,然后再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填空,讓學生自己試著說說。指名說,其他同學默默地跟著念)
老師相信大家回家后一定能把這個故事記下來,說給自己爸爸媽媽聽,好嗎?要請家長給你們打分的哦!
四、分類布置作業(yè):
(一)基礎(chǔ)題:
1、朗讀課文。
2、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自選題
1、續(xù)寫故事。提示:當齊宣王要求吹竽者獨奏的消息傳來,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請你接著寫下去,題目自擬。
2.你是親眼目睹張僧繇畫龍點睛的人,面對被點睛的兩條游龍騰空而起,你內(nèi)心一定有很多話想說,請你以《給張僧繇的一封信》為題,說說這件事情的經(jīng)過,以及你對張僧繇態(tài)度的變化和感受。
板書設(shè)計:
前 后
齊奏 取得俸祿 畫龍點睛
濫竽充數(shù) 不信 驚嘆
獨奏 只好逃走
成語故事教學設(shè)計 篇2
(第二課時)
泰興市大生鎮(zhèn)中心小學袁向軍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感悟文中的句子,體會南郭先生的人物個性。
2、以學生的朗讀文中的語言體會出寓言的含義。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含義: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從成語故事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們還記得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回答非常好,我們說話、做事切不可矛盾,這就是農(nóng)村中有一句俗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成語故事就含有一定的道理。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另外兩則成語故事。
二、學習《濫竽充數(shù)》:
板書:濫竽充數(shù)
師:這一則寓言故事,同學們有沒有看過,誰能向大家說說故事的大概?
1、指名回答故事內(nèi)容。
2、師質(zhì)疑:南郭先生為什么開始能蒙混自己呢?而以后又不能呢?
出示: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俸祿。
于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單獨吹。
1、分析句子
2、進行造句
……總是……
……不要……而要……
師:正因為如此,南郭先生走了,其實南郭先生的逃走給人留下很多啟示,你想其他吹竽人會從中明白點什么?
指名回答:
假如我們來教育一下南郭先生,你想說什么,南郭先生又會怎么想?
1、指名回答。
2、生活中,還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在呢,你就這詞明白了什么?
3、教師小結(jié)。
三、學習《畫龍點睛》
板書:畫龍
看課文,了解誰“畫龍”,畫得如何。
1、學生瀏覽課文,讀句子。板書:奇怪
2、師:為什么當時張僧繇不點睛呢?板書:不信
指名回答。
師:張藝人點了睛后,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景,指名讀。
出示句子:
霎時間,只見烏云密布……飛去。
(1)指名讀。
(2)齊讀。
3、師:呀!多驚人的場面呢,形態(tài)逼真的龍居然活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看看這時游客是怎么樣的?
板:驚嘆不已 無不佩服
師:游客們面對這情景,真是嘖嘖贊嘆呀!想想那時他們會稱贊什么?
(1)學生思考。
(2)指名回答。
師:高,實在是高呀!你本來畫龍就逼真,加上這傳神之筆,就更顯出神入化啦!這樣的情景給游客什么樣的啟示呢?
指名回答。(談游客的啟示)
師總結(jié):三則故事給我們帶來了三個道理,其實成語中還有很多的知識,請你們課余時間繼續(xù)去研究成語給我們的樂趣,老師給你一道題,看看能否完成。
四、作業(yè)練習
寫出成語:
歷史故事:
神話故事:
寓言故事:
請你也寫一則成語故事新編。
成語故事教學設(shè)計 篇3
一導入
1、 成語接龍
2、 過渡:成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關(guān)于它的學問多著呢。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跟成語有關(guān)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跟成語有關(guān)的幾個故事。
二、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在心中描畫出幾位主人公的形象。
指名說一說你在心中畫出了誰的形象?
小結(jié):一邊讀一邊把你讀到的情形在腦中還原,這樣讀書會更有效。
過渡:現(xiàn)在首先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著名的南郭先生的身上,通過他的故事來了解濫竽充數(shù)的含義。
三、學習《濫竽充數(shù)》
1、 課件播放朗讀動畫
2、 怎么學呢,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查字典了解題目中每個字的意思。濫竽什么意思?充數(shù)什么意思?其實濫的是什么?
3、 師:好,查完字典了解字意后,我們來讀一讀課文,掌握故事的來龍去朧。
課件出示:小組學習,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南郭先生的濫?從哪兒看出他在充數(shù)?他又是怎么充數(shù)的?充數(shù)的結(jié)果如何?每個人跟其他小組成員表達你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提出疑問或補充。
4、 交流反饋:經(jīng)過討論你們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吧,來,說一說你們的看法。
課件出示閱讀練習: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a、 圈出這段話中的動詞,演一演。
b、 用一個成語概括畫線部分的內(nèi)容。
c、 想象南郭先生得到俸祿后的神態(tài)動作心情,寫一段話。
d、從“居然”一詞你讀出了什么?
5、 充數(shù)的結(jié)果如何呢?
逃走了——他愿意走嗎?從哪兒知道?誰來讀一讀這句?讀出他當時無可奈何的心情。逃走之前他又會想些什么?體會他的感受,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6、 為什么充數(shù)會有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
a、 用“總是”造句。
b、 用“不要……而要……”造句。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怎樣才能杜絕濫竽充數(shù)這種現(xiàn)象呢?
7、師:好,在掌握了故事的來龍去朧的基礎(chǔ)上,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老師想問問大家,作者喜歡南郭先生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8、小結(jié):在許多文章中,作者悄悄地把自己的愛憎或態(tài)度隱藏在字里行間,我們只有反復朗讀,細心揣摩才能體會。
9、能不能通過我們的朗讀體現(xiàn)出作者的感情呢?試一試。
評價,你覺得他哪兒讀得好?你也讀讀?
你覺得他哪兒還需要改進的,也來讀讀看。
10、現(xiàn)在同學們結(jié)合這個故事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含義是什么。
11、生活中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說來聽聽。怎樣才能讓這種現(xiàn)象不存在呢?
12、學了這個故事,我們有什么收獲?
四、總結(jié)學法。
師:剛才我們共同學習了濫竽充數(shù),回顧一下,我們是怎么學的。
課件出示:查字典了解成語意思。
讀課文,熟悉故事內(nèi)容,理解課文重難點,在理解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成語的含義。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見聞及感受。
過渡:我們下面就用這種方法學一學《自相矛盾》這個故事。
五、學習《自相矛盾》
1、 生按第一項學習。查完字典匯報,師相機出示矛與盾的圖片,學生說說它們的特點與作用。
2、 師:接下來我們要進行最難也是最關(guān)鍵的第二項。為了幫大家學習,老師幫你們出了幾道題,(課件出示)大家可以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第二步學習。
a、 矛戳盾有幾種結(jié)果?可是楚國人是怎么說的?他為什么這么說?這樣說的結(jié)果是什么?
b、 模仿他的語氣,加上動作,讀讀他的話。
c、 如果你們就是在一旁圍觀的人,你們互相會怎么議論?說一說,演一演。
d、最后還可以與小組成員一起演一演這個故事,評一評誰演得最棒。
3、 師檢查學習情況。
a、 矛戳盾有幾種結(jié)果(相機出示關(guān)聯(lián)詞練習)
b、 理解夸口的含義,明白他夸口的目的,讀出夸口的語氣。
4、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成語含義。
5、 齊讀《自相矛盾》。
6、 師:生活中你碰到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嗎?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每個人都得說。
7、 按組匯報。師:說說你們這一組交流了哪些事情。
8、 拓展延伸:談了這么多,你們有什么收獲?如何才能避免自相矛盾呢?
a、 自己:實事求是,說實話就不會自相矛盾。
b、 識破別人:用事實檢驗。
六、小結(jié)兩個故事的共同點。
師;今天同學們共同努力學習了兩個成語故事,現(xiàn)在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兩個故事的共同點是什么?
(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
六、小練筆
過渡:是啊,凡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弄虛作假,不然就得像南郭先生那樣灰溜溜地逃走。
課件出示:小練筆:南郭先生逃走了,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會對他說些什么?請以《南郭先生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
成語故事教學設(shè)計 篇4
一 導語。
1 在我國語言的寶庫中,成語是一朵鮮艷的奇葩。有好多成語中包含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了解這些成語故事,既能增長知識,又能積累語言。 這節(jié)課咱們來召開一次成語故事會。
說到成語,你的腦海中會涌出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成語故事,……把你想到的成語寫在練習紙上吧。
生寫成語5個。這些成語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還有其他的成語嗎?
師:是呀,生活中到處是學習語文的場所。
2 講自己知道的成語故事。
小組交流,班級交流。
講故事的要領(lǐng)提示。
(出示)講故事,要有一定的情節(jié),即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及結(jié)局。要求內(nèi)容要具體,有條理,使人能聽明白。
一 講故事,選學法:
1、師:出示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這三個成語故事,你能選一個簡單的故事講一講嗎?
請三個同學講故事,老師認真聽,并簡要點評。
2、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這三個成語故事, 我們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現(xiàn)在該怎么學呢?(互相討論一下)
生:我們可以再提出問題,去尋找答案;可以抓住重點詞語來品一品人物的言行;可以研究一下成語的用法。板書:品人物言行
二 讀故事,品言行
師: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就是品人物言行(板書品人物言行),先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了。
生讀課文
1 師:我們中國的文學就像一枚橄欖,越嚼越有味道,再來讀讀課文,對人物有什么理解,拿出筆來劃一劃,注一注。
2 學完了,挑一個成語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一) 自相矛盾 (注重演)
楚國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
生一讀句子,說理解。師:請你把楚國人夸口的話讀好了。只有頭腦簡單的人才會這樣夸口呀!
生二讀句子,說理解。師:請你邊說邊演。你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隨機板書 愚)
師:請一個同學讀這段話,再請一位同學讀圍觀人的話,其余的大家一起讀。
小結(jié):這樣一個頭腦簡單,不會深思熟慮,做事怎么能不自相矛盾呢?
(二)濫竽充數(shù)
思考:他是怎么演奏的?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生一讀句子,說理解。請你來讀好這句話。評:他演奏時的動作都是假裝出來的。
生二讀句子,說理解,請你來演一演。
這位南郭先生夠虛假的了。板書 假
想想,用哪些詞來形容這個南郭先生?出示 學生填
評:多么會(裝腔作勢)的南郭先生!
評:多么會(裝模作樣)的南郭先生!
評:多么會(以假亂真)的南郭先生!
一齊讀這句話。
小結(jié):沒有真本事,魚目混珠的人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
(三)畫龍點睛
1、 生一讀句子談理解,生二讀句子談理解。
2、 張僧繇的畫技是多么神奇(板書:神)請大家展開想象,張僧繇推辭的話如果用這三種語氣來說,分別會是怎樣的效果?
張僧繇推辭說: ?
張僧繇推辭說: !
張僧繇推辭說: ……
3、請一位同學來說第一種語氣,輕輕一點由你來讀,其余的大家一起讀。評:好一個謙虛含蓄的張僧繇!
請二位同學來說第二種語氣,輕輕一點由你來讀,其余的大家一起讀。
評:好一個幽默詼諧的張僧繇!
請三位同學來說第三種語氣,輕輕一點由你來讀,其余的大家一起讀。
評:好一個胸有成竹的張僧繇!
4、正因為張僧繇是這樣一位充滿底蘊的人,所以他輕輕一點,點出了萬般的奧妙。想一想,說一說。
張僧繇輕輕一點,點出了 ,點出了 ,點出了……
三 讀成語,談感悟:
1 師:這節(jié)課我們品人物言行,感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從這些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生談
2 同學們講了很多成語故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品人物言行讓我們從短短的成語感悟到其中無窮的韻味。 成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用語精練,表意豐富,言簡意賅,表現(xiàn)力極強。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要注意積累和運用成語,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水平。?
附板書:
愚
品人物言行 假 栩栩如生
神
《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韓非子》
[典故]
從前有個楚國的商人在市場上出賣自制的長矛和盾牌。他先把盾牌舉起來,一面拍著一面吹噓說:“我賣的盾牌,最牢最牢,再堅固不過了。不管對方使的長矛怎樣鋒利,也別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會兒,他又舉起長矛向圍觀的人們夸耀:“我做的長矛,最快最快,再鋒利不過了。不管對方抵擋的盾牌怎樣堅固,我的長矛一刺就透!”圍觀的人群中有人問道:“如果用你做的長矛來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還是刺不透呢?”。楚國商人漲紅著臉,半天回答不上來。
《濫竽充數(shù)》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為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倉供養(yǎng)的樂手有好幾百人。齊宣王死后,他的兒子王繼位。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吹,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畫龍點睛》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xiàn)在墻壁上了。這時皇帝發(fā)現(xiàn)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么。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guān)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guān)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zhì),使內(nèi)容生動有力。
成語故事教學設(shè)計 篇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教學重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教學難點 : 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媒體設(shè)計: 投影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二教時
板書設(shè)計 :
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三則 濫竽充數(shù) 畫龍點睛
第一教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里已經(jīng)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6、成語故事三則)
誰來告訴大家,什么樣的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由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這里的“則”是什么意思?(量詞,當“篇”講)
二、初讀指導
1.布置課內(nèi)預習。
過渡:課文中講了哪三則成語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宇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zhì)疑。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l)出示生字詞。
楚國戳穿演奏腮幫俸祿濫竽充數(shù)南郭先生
(2)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3)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夸口:說大話。
戳穿:刺穿。(用實物進行演示)
腮幫:腮。(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指導書寫
“楚”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書寫時注意左寬右窄。第一、四筆都是“橫折”,不是“橫折鉤”。
“濫”左右結(jié)構(gòu),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奏”上下結(jié)構(gòu),下面是,最后一筆是“點”。
“俸”左窄右寬。右邊注意與“奏”進行比較。
“祿”左邊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寫成“水”。
四、布置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抄寫生字詞語(習字冊)。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精讀課文,完成作業(yè) 。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生字詞
1.抽讀詞語卡片。
2.填字成詞。
自相( )盾畫龍點( ) ( )充數(shù)張口( )舌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么事。(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樣?那人啞口無言)
2.討論:“夸口”是什么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張口結(jié)舌”是什么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人為什么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的呢?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3.聯(lián)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讀《濫竿充數(shù)》
1.請同學們查查字典,看看“濫”、“竽”、“充”、“數(shù)”這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濫”就是不加選擇,“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充”指冒充,“數(shù)”就是數(shù)目)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理解句子:“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竿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出示三個句子:
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常常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比較這三個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這句話要讀出什么語氣?(要讀出南郭先生裝模作樣的語氣)
3.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讀《畫龍點睛》
1.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l)張僧繇畫的龍為什么不“點睛”?
(2)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3)“點睛”的結(jié)果怎樣?
2.逐題討論,指導朗讀。
(l)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所以人們覺得怎樣?(人們覺得奇怪、可惜)
(2)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應游客的一再要求)
(3)“點睛”的結(jié)果怎樣?(點睛后天氣突變,龍騰空飛去)此刻人們的態(tài)度又怎樣?(驚嘆不已)
(4)讀這則故事時要讀出什么語氣?(要讀出人們由奇怪到懷疑最后驚嘆的語氣)
3.啟發(fā)想象,領(lǐng)悟寓意。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五、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語故事教學設(shè)計 篇6
教學目標:1、學習《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的生字詞。
2、詳細講解前兩則成語故事。
3、讓學生認真領(lǐng)悟兩則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重點:1、理順故事發(fā)展的思路,把握重點字詞句。
2、讓學生體會兩則成語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學方法:講授法,一抓一放(第一則以教師講為主,第二則以學生自學為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不少成語了,誰來說幾個給大家聽聽?
生回答
師:同學們積累得還真不少,那有同學知道成語的來源嗎?
生思索回答
師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成語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民間口語,一是書本記載,本記載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師:今天啊,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八課《成語故事》。帶領(lǐng)學生讀課題。
二、精讀《自相矛盾》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則故事《自相矛盾》。老師想問問同學們你們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聽過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嗎?
生:聽過或沒有
師:有人聽過。那有人能說說你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嗎?
生回答
師: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了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2、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則故事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畫出本課的生字詞。
生讀課文。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本課的生字詞。
“矛(茅) 盾 楚 銳 戳”
請學生讀生字詞,讀準字音。請學生自己說一說在寫這些生字詞時有哪些注意點。最后讓學生組詞。
3、師:好。本課的生字詞我們就學到這里,我們來看這里“矛”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
矛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桿的一頭有金屬槍頭。
盾是古代的一種兵器,用來遮擋提防兵器。
師:我們這里還有一個字“戳”,這是一個動詞,同學們你們能做做戳的動作嗎?
生拿出筆紙。讓他們聽指令做動作。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同時講解并板書
戳不穿→→矛 不銳利 戳得穿→→矛 很銳利
盾 很堅固 盾 不堅固
師:文中的楚國人是怎樣夸獎他的矛和盾的呢?請同學們找一找,用∽∽∽畫出。
生找到后請生朗讀。
師:你們注意到楚國人說此話時的提示語了嗎?
突出“夸口”一詞,夸口是說大話的意思。讓生再讀一遍,注意讀出“夸口”的語氣。
師:聽了楚國人的話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師:我們的同學都很聰明,看出了這個楚國人的破綻。其實看穿他的不止我們同學,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問的?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由生讀出路人的話。
師:那路人問完之后,那個楚國人有什么反應?請一大組的同學來讀一讀。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個楚國人的神態(tài)?
生:張口結(jié)舌。
重點講“張口結(jié)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了。
師:這里的“張口結(jié)舌”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呢?
生:瞠目結(jié)舌 啞口無言 目瞪口呆
師:到這里,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些什么呢?
生:說話,做事不要前后抵觸,否則吃虧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實實,實事求是。
師:現(xiàn)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嗎?
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后抵觸。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師:最后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a同學當楚國人,b同學做路人,其他的同學讀旁白。
三、引讀導悟《濫竽充數(shù)》
1、師:《自相矛盾》我們就學到這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則故事。板書課題(濫竽充數(shù))讓學生齊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課文讀一讀,你們思考一下你們在讀的時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畫出本課生字詞,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讀課文。
師: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讀書的情況。
竽 腮 俸祿 奏
開火車讀,講生字詞讀及寫的時候的注意點,齊讀,組詞擴詞
2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本課的生字詞。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來朗讀這篇課文,其余的同學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幾個問題。
先出示問題,讓學生讀問題。
小黑板上的問題是:
(1)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2) 他為什么要充數(shù)?
(3) 他為什么能充數(shù)?
(4) 他充數(shù)的結(jié)果如何
生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問題的答案。
(1) 這則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 他想得到俸祿,但又不會吹竽,所以他要充數(shù)。
(3) 齊宣王在世時總是喜歡大家一起吹給他聽,給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機
重點講“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師:這里的居然能換個詞嗎?
生:竟然。
師:從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騙人,不該得到俸祿。
(4) 充數(shù)的結(jié)果是:當齊宣王在世時他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齊湣王在位時他只好逃走了。
師:通過南郭先生命運的轉(zhuǎn)變,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1:人要有真才實學,否則只能混一時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為管理者要善于識別那些沒有真本領(lǐng)的人,他們往往冒充有真本領(lǐng)的人混飯吃。
3、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裝模作樣的語氣。
師:你能說說你對濫竽充數(shù)的理解嗎?
生:濫竽充數(shù)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或比喻把不好的東西放在好的東西里面充數(shù)。
在黑板上寫出寓意。
四、作業(yè)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講到這里。今天的作業(yè)是:
(1)仔細體會我們所學的兩則成語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 搜集與我們課文類似的成語故事
(3)搜集成語包括除了四個字以外的三個字,七個字等字數(shù)不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