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語故事(三課時)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主要由三個成語故事組成。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適合兒童閱讀。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學時注意:要加強朗讀訓練;要引到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成語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作包含的意思。
本篇課文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一個成語故事會,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成語故事。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辦一期關于成語故事的手抄報。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11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難點:引導學生感受成語中的人物形象,從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對策:給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時間。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里已經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
誰來告訴大家,什么樣的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由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
二、初讀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講了哪三則成語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宇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l)出示生字詞。
(2)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3)啟發學生質疑: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夸口:說大話。
戳穿:刺穿。(用實物進行演示)
腮幫:腮。(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指導書寫
四、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抄寫生字詞語(習字冊)。
(時間允許的話,學完第一則成語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2、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弄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難點: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對策:給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成語學習的探究之中。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1、 詞語。
2、 填字成詞。
自相( )盾 畫龍點( ) ( )( )充數 張口( )舌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么事?
2、討論:“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那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3、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