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案全冊
機器人教學是一門新興的課程,機器人課程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范疇,如何組織和開展好課堂教學,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1. 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編程和調試活動,在編程調試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自我探究、自我發現。注重對學生學習經驗的培養,注重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注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探索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2. 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在機器人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課程本身的難度大、靈活性高,教師的主體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把復雜的問題講得通俗易懂,把理論指導變成程序設計,最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所得通過實踐展示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做充分的課前準備和大量的實踐嘗試。
3. 培養團體精神,注重小組合作。在機器人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編程能力等個體差異比較大,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兼顧程度好的學生能更深入地開展學習,又要帶動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般可以通過分成若干個小組,組建相對固定的學習團體來開展學習和研究。要明確學生的自我管理機制,指導學生認真地開展好每一次教學活動。
第10課 認識機器人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機器人的產生、現狀和發展。
2. 能力目標:收集有關機器人各個方面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編輯整理。
3. 情感目標:激發學習熱情,從小樹立愛科學的志向。
教學重點:
機器人的發展史。
教學難點:
能較快地、有針對性地收集有關機器人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準備有關介紹機器人的演示文稿、照片、錄像資料等。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分成:知道機器人一詞的由來、知道機器人的種類、了解機器人結構特征和不同功能、暢想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方向等幾方面。
由于學生對機器人的感性認識往往是通過電視、書籍等途徑,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機器人就是像人一樣的機器,能夠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等。在處理教材時,可以在開始上課時,讓學生來交流:“你知道什么是機器人嗎?”“機器人能做什么呢?”讓學生大膽、充分地說出自己的見解。然后,教師出示有關機器人的幻燈片,較系統、完整地介紹機器人的由來、種類、特征、發展等,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激發。本課要重點介紹機器人的發展史,介紹它們在各行各業中的“杰出”表現,同時讓學生思考體會:機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樣子!
教學建議:
通過談話引入新課——生活中你看到過機器人嗎?以此來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可事先讓學生準備好一些機器人資料,一上課就先來交流展示。
在第二個環節中,讓學生互相交流,圍繞現在的機器人都能做哪些事情、機器人代替人類有什么好處等來談。讓學生來感受體會,發表個人見解,交流互動。教師根據課堂實際,可以適時展示事先準備的有關機器人發展史的圖片、錄像資料,在讓學生做一些適當筆記的同時,也積極思考:什么樣的才叫機器人呢?你能給它下個定義嗎?教師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小結。
第三個環節,讓全體學生暢想:未來的機器人又將如何發展呢?布置本次課堂作業:畫一幅機器人的科幻畫。學生上機操作。
最后,教師小結,點評作業。同時,開始安排全班分組,一般以4~5人小組為一個單位,共同學習,使用一套教學機器人。也可以就剛才學生未完的話題繼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