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加減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經歷根據一幅圖寫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數的探索過程,感受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一樣的客觀事實。
2.掌握得數是8和9的加法及8減幾、9減幾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口算。
3.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圓片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
小朋友,有沒有見過恐龍?今天老師帶你們坐時空穿梭機回到古時候的森林看看恐龍,想去嗎?
不過先要解決以下問題才可以去。有信心嗎?
復習
1、8和9的分成和組成。
2、看圖列兩道算式。
導入:我們上節課學習了8和9的分成,這節課我們來學習8和9的加減。
同學們非常棒,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回到古時候吧! 閉上眼睛,很快就到了。
二、探究知識
1、 看圖寫四道算式
小朋友,睜開眼睛看看,我們到了大森林啦。你們看到什么呢?出示課件(8只恐龍,分成兩邊,左邊6只,右邊2只)
把你看到的跟你同桌說一說。讓學生充分說出圖意。誰還想說,并且和他說的不一樣?(找2個學生說)
①聰明的小朋友,看見這幅圖,你會列哪些式子? (獨立寫算式同桌交流。最后匯報、交流所寫的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6+2=8 2+6=8 8-6=2 8-2=6)
②指名說出算式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每寫一道算式就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
誰列了6+2=8和2+6=8的?你能告訴我們為什么這樣列算式嗎?
誰列了8-6=2的,你又為什么這樣列?8-2=6呢?
我們注意列減法的時候要找到總數。
③小結:小朋友真了不起,根據這幅圖我們一共列出了幾道算式。(4道)同樣一幅圖,可以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④ 板書出四道算式,問:小朋友從這四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這幾個算式都是哪幾個數組成的?
小朋友觀察這四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都是6、2、8三個數組成;兩道加法得數沒變,兩個數交換了位置。兩道減法總數沒變,其中兩個數交換了位置;)
2、探究算法
(1)、操作悟理,感受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小朋友真棒,你看一群小蜜蜂都來參加你們的學習呢?左邊有幾只蜜蜂?右邊呢?指名回答。
下面請小朋友拿出學具跟老師擺一擺,左邊擺7朵紅花,右邊擺2多。列出四道算式,并想一想怎樣算出得數來的。
學生列算式,指名回答,板書,讓學生說說怎樣算出得數的。
師板書:7+2=2+7=9-2= 9-7=
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7+2=9?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9-7=2呢?
師小結:我們剛才通過擺圖形計算結果,不擺圖形可以算出來嗎?
(2)、發掘計算的方法
a、想一想:5+3=()8-3=()3+5=()8-5=()
師:不用擺,請小朋友說出這四道題的得數?說說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指名說一說。每說一道題答案,都要說清楚怎樣想出來的。
請你選一道自己喜歡的算式,說說你是怎樣知道得數的?講給同桌聽。.(學生的方法很多,可能會用數數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組成,可能用到調換加數位置和不變的思想,還可能想到利用加法來算減法?傊,要學生自由地發表見解,同時要注意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b、老師點撥,激發學生歸納加減法間關系的欲望。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嗎?”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學生在爭論的同時勢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對加減法間的關系進行不完全的兒童化的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