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數的認識案例與反思
師:怎么辦呢?
生:數一數。
學生齊數。
師:只有數過、驗證過才知道正確的數,是嗎?
感觸一:
數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事物,尤其是大數感的建立,由于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建立它的表象就尤為困難。在這一片斷中,教師通過猜想——操作——驗證三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悟“100”,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同時,教師通過讓學生先猜,再動手驗證的方法,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鍛煉提高了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片斷二: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抱著100根鉛筆的小朋友,你看他抱得怎么樣?
生:比較吃力。
生:快抱不住了。
師:現在你拿一下桌子上的100根小棒,感覺怎么樣?
生:很容易拿。
師:這是為什么?
生:……
師:因為鉛筆的體積大,小棒的體積小,它們的體積不一樣,所以一個抱不動,一個拿得動。
(師出示100粒米)師:這是什么?
生:米。
師:猜猜有多少?
生:40。
生:60。
生:10。
生:……
師:告訴你們這兒有100粒米。
生齊:哇!
師:感覺怎么樣?
生:很少。
然后請一個學生掂一掂這100粒米。
師:感覺怎么樣?
生:很輕。
師:如果現在老師請你到辦公室拿兩樣東西:100張紙和100本書。請你用動作來表示一下怎樣拿這兩樣東西,好嗎?
全班齊表演。然后請兩名學生上臺表演。
師:(指著上臺表演的學生問)這是拿100張紙的還是拿100本書的?
生:拿書的。
生:拿紙的。
師:(轉向表演的學生問)你是拿什么的?
生:拿100張紙。
師:老師這兒就有100張紙,看一下,怎么拿。
師再請一名學生上臺表演。
師:這是拿什么的?
生:拿書的。
師:100本書為什么這樣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