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 > 1.4.1 認識立體圖形(精選14篇)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發布時間:2023-07-29

1.4.1 認識立體圖形(精選14篇)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2頁,及相應的練習。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深件、圖形卡片,各種形狀的實物。

  教學設計

  設疑激情

  1.說學具。

  a.師導: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b.生說:對!機器人叮當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么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么,就給組里的小朋友說什么,每個人都說說。(學生以組為單位說出禮物名稱)

  c.匯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說說你們的禮物?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有不同的嗎?(組內小朋友輪流說學具)

  2.提要求。

  這么多學具中,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嗎?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進入新知的學習,設計新,處理話。設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由兒童喜聞樂見的機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發了興趣。由說“禮物”,使學生身不由己的參與到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去。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到親切易懂。讓學生大膽的嘗試將“形狀相同的禮物”放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各類物體的外觀形狀有了初步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動:按教師的提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b.匯報。

  老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祥你們是怎么分的?

  學生:我們把鞋盒、肥皂、藥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積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筆筒、鉛筆……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師按學生所說用電腦出示各類實物。

  老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其它學生進行補充)。

  c.揭示概念。

  教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

  學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長方體。

  ……

  老師按學生所說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d.活動。

  教師板書:球。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長方體不放回學具籃)

  [評析:對于籃子里的“禮物”,學生并不莫生,但像這樣的分類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讓學生獨立分類,還有些困難,教師這里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先組內分,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分的結果,這樣既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又體驗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2.摸──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倩顒樱赫埿∨笥炎屑毧匆豢,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里的小朋友說一說。

 、趨R報。

  教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你是怎么感覺到的?

  學生:①長方體是長長的,我是看出來的。

 、陂L方體有6個面,我是數出來的。

 、畚颐介L方體有“疙棱”。

  ④我摸到長方體這里“尖尖的”。

 、菸矣X得長方體不能滾動!蠋熂皶r表揚并在表揚中規范名稱“棱”、“頂點”。

  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么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說說心中的感覺。

 、趨R報。

  學生依照長方體的匯報,依次說:

  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棱,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光光的,能滾動。

  學生每匯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征,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c.比較。

  ①電腦出示P33做一做1題第一幅圖。

  教師:看了叮當帶來的這幅圖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大家嗎?

  學生:為什么圓柱能滾,而長方體卻不能滾動呢?

  學生討論解決后,教師:其實這里還有深奧的知識等你長大后繼續探索。

 、陔娔X出示圓柱和球的滾動圖。

  教師:叮當想問大家,圓柱和球都能滾動,但它們滾的一樣嗎?

  d.形成表象。

  教師:去掉長方體的花卦衣,你還認識它嗎?

  (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教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老師依次分四種圖形)一樣嗎?

  e.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f.聯系實際。

  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空間觀念的建立,必須有學生的親身體驗做基礎,這里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看、摸、比、想、滾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由生活中具體的物體,到脫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幾何圖形,自然過渡,水到渠成。]

  活動

  1.數一數(電腦出示)。聰明的叮當是由更聰明的人制造的,數一數制造叮當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學生可獨立數,也可自由組合。

  2.搭學具。

  a.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說說準備搭個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誰來搭,誰來傳遞,誰來講解。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聰明、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b.匯報。

  城堡、火車、世貿大樓、五角大樓、航空母艦、大吊車……

  [練習的設計頗具匠心,既加深了對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做,用腦想的能力,在活動中還學會了合作與創新,起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小結

  今天,小朋友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

  1.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積極探索本課利用實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創設大量的觀察、操作的機會。觀察:

 、僭O疑激情階段的說學具。

  ②按要求分學具進,對特體形狀的觀察感知。

 、鄹兄矬w特點時,對物體靜止運動狀態的觀察。

 、苄纬杀砑译A段對抽象圖形的觀察。

 、萋撓祵嶋H環節中對身邊物體形狀的觀察。

  操作:

 、僭O疑激情環節的說學具。

 、诮沂靖拍詈蠼o名稱說實物。

 、鄹兄矬w特點時的摸、推、滾。

 、艽罘e木。

  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各種物體形狀的體驗,從而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探索。如發現長方體、正方體很難滾動的原因;圓柱和球的滾動為什么不一樣;用實物學具搭物體時的奇思異想:城堡、世貿大樓、五角大樓、大吊車、航空母艦……進而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提供數學交流的環境,培養合作意識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方式,我認為同齡人之間的啟發和幫助會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數學中我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交流情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以組開展自評和互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以及自我監控,自我調節的能力。

  本課我為學生創設了五次合作交流的情境:第一次是設疑激情階段的說學具──培學生學傾聽別人的意思;第二次是按要求分學具和第五次搭積木──培養學生為集體承擔不同任務的責任感和協調統一的能力;第三次感知各種形狀的特征和第四次比較長方體和圓柱、圓柱和球──培養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開展學者式的討論反思。

  專家評析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1.面向全體、重視發展學生的主體作用,始終把學生的體驗、探索放在首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說一說,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想一想,數一數,搭一搭等一系列的活動,來實現本課時的數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動探索、體驗、領悟與創造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2.整節課創設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始終在輕松、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取得了很好教學的效果。正如“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執    教: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流沙坡小學  韓曉華

  指導教師: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教委教研室  王芳芳

  評    析: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教委教研室  王芳芳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2

  教學目標 :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空間關系。

  教具準備:投影  8盒積木

  教學過程 :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組圖片(各種積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嗎?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們來做回小小建筑師,造你一做你喜歡的房子。

  2、將盒子里的積木搭成城堡、樓房或者其它的東西,注意要擺放的穩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

  3、展示作品 并說說怎樣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穩固啊

 。ǘ嘤谜襟w、長方體、圓柱要豎著放、不要用球等。學生可能說不出名稱,只要那出積木就行。)

  它們為什么能放的平穩呢?(因為它們都有平平的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說的對級了。它們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應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    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一邊摸一邊說長方體有6個平面,正方體也有6個平面,圓柱有兩個平面,球沒有平面。

 。2)    匯報交流

  大家都數出來了嗎?你是怎樣數的?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數)

  三、聯系實際

  小朋友們,除了這些積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什么東西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呀?比比誰說得好!

  學生聯系生活回答。

  看來,積木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周圍的好多物體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會能更多的發現。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 "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滾,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2. 游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3

  教學目標 :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空間關系。

  教具準備:投影  8盒積木

  教學過程 :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組圖片(各種積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嗎?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們來做回小小建筑師,造你一做你喜歡的房子。

  2、將盒子里的積木搭成城堡、樓房或者其它的東西,注意要擺放的穩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并說說怎樣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穩固啊

 。ǘ嘤谜襟w、長方體、圓柱要豎著放、不要用球等。學生可能說不出名稱,只要那出積木就行。)

  它們為什么能放的平穩呢?(因為它們都有平平的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說的對級了。它們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應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    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一邊摸一邊說長方體有6個平面,正方體也有6個平面,圓柱有兩個平面,球沒有平面。

 。2)    匯報交流

  大家都數出來了嗎?你是怎樣數的?

 。ㄒ龑W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數)

  三、聯系實際

  小朋友們,除了這些積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什么東西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呀?比比誰說得好!

  學生聯系生活回答。

  看來,積木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周圍的好多物體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會能更多的發現。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 "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滾,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2. 游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4

  課例類別:部分探究

  學習課目:數學

  學習年段:小學一年級

  學習時間:一課時

  授課教師:曹抒珍

  一、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及操作,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搓、切、搭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這樣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練習設計,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對數學知識日益濃厚的興趣。

  二、學習資源

  1、多媒體動畫:故事內容為機器人(帶音樂)叮當來到了小朋友們的中間,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么,就跟組里的小朋友說什么,每人都說說。

  2、各種物品的演示。

  3、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

  4、生活中的物品形狀、舉實例。

 。1)冰箱、洗衣機、彩電、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筆筒、乒乓球、皮球。

  三、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32、33頁。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討論。

  ·學習流程:創設情景—討論探究—鞏固拓展—實際應用。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互評、小組討論評議。

  ·教學重點: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說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從生活中找出各種形狀的物品說名稱。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學生每人準備一盒橡皮泥、積木一盒。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目標:從兒童喜愛的機器人叮當如上入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與課本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系。

  過程:電腦出示動畫(見學習資源)

  針對學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狀,說說是怎樣分類的?

  2、探究釋疑:

  目標:讓學生 自主探究分類的方法。

  過程:

 。1)教師用電腦出示討論題:

  a、說說你是怎樣分類的?

  b、把你分的“形狀相同的”每一類物品告訴大家,你覺得它們分別長的是什么樣子?

  c、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2)讓學生按以上步驟在小組中討論,教師巡視。

 。3)交流:

  探索的途徑:指幾生上臺演示他們是怎樣感知的,電腦再顯其過程(學習資源)。

  (4)討論與小結:

  a、說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b、電腦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圖形、名稱。

  3、鞏固與拓展:

  目標:利用電腦展示各種動態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培養學生的積極的創造情感和濃厚的興趣。

  過程:

 。1)課本中的題改編:看圖形,說名稱。

 。2)數數制造叮當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數,也可以自由組合數。

  (3)搭學具:

  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并說說準備搭個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積木,分工合作完成。

  匯報:城堡、動物園、飛機、世貿大樓、航空母艦……

 。4)轉化: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的見到一些組合圖形。比如說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圓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說出身邊有哪些是這樣的例子?

  4、實際應用:

  目標:促使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并因實際應用、自主學習建立更為扎實的知識。

  過程:

  小組合作:用橡皮泥,通過搓、捏切等操作,做出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圓柱、球。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四、教后感

  1、教學思想:讓學生自主活動,自我體驗探索。通過分、說、看、摸、滾、比、想、數搭、捏、切、搓組合等一系列活動,去探索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而探究性學習正是交給學生探索、發現規律的方法,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這種學習促進學生參與今天的活動,為適應明天的需要所學。

  2、教學反思

  本課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據學生 的認知水平,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

 。1)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探索。

  本課利用實際生活中熟習的事物,為 學生提供了豐富素材,創設大量觀察、操作的機會。

  觀察:

  ·設疑激趣時的說學具。

  ·按要求分學具,對物體形狀的觀察感知。

  ·感知事物特點時,對物體靜態的觀察。

  ·形成表象時,對抽象圖形的觀察。

  ·聯系生活實際對身邊物體形狀的感知。

  操作:

  ·設疑激情時的說學具。

  ·揭示概念后給名稱說學具。

  ·感知物體概念時摸、推、滾。

  ·搭積木。

  ·橡皮泥的捏、搓、切等。

  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各種物體形狀的感知體驗,從而激勵學生積極進行探索。如發現長方體、正方體很難滾動的原因,為什么生活中不用它們做車輪;圓柱和球的滾動為什么不一樣;用實物學具搭物體是的奇思妙想:城堡、公園、貿易大樓……進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提供教學交流的環境,培養合作意識。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方式,同齡人之間的啟發和幫助會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數學中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交流情景,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以組開展自評和互評,培養學生多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自我調節、控制能力、確實成為新型的接班人。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立方體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了解正方體的特征。

  2.能開動腦筋設計制作教具。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正方體積木若干、同樣大小的白色及彩色的正方形紙若干。

  2.制作禮盒的平面圖形若干、正方體的插片若干。

  3.膠水及彩色水筆。

  活動過程:

  1.分組操作,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第一組:做禮品盒。用畫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的圖形紙,動手動腦做成禮品盒。

  第二組:做數學角教具。"數一數,這塊積木有幾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的面,就拿這樣的正方形的紙,在每張正方形的紙上寫1個數字或符號(+、一、×),寫好貼在積木的每一個面上,供數學教學游戲用"。

  第三組:讓積木變漂亮。"這些積木舊了,你們數一數它們有幾個什么形狀、大小是怎樣的面?""請你選用大小、形狀一樣的彩色紙,把積木貼起來。"第四組:插積木。用插片插出一個正方體。

  2.教師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小制作(1)"禮品盒是什么形狀的?數數看,它有幾個面,大小是怎么樣的?是什么形狀的面?"

  (2)"你們給數學角做的教具是什么形狀的?它有幾個什么形狀的、大小是怎樣的面?每個面有幾個數字?""用你們做的玩具,合在一起給小朋友出一道算術題好嗎?"

  (3)"這些五顏六色的積木真漂亮!數數看,一塊積木用了幾張什么形狀的、大小是怎樣的紙貼好的?你們把積木摞在一起吧。"(4)"插了這么多積木,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插好一塊積木需要用幾塊插片?插片的大小一樣嗎?一共有多少塊積木?能用這些積木搭成一個大正方體嗎?試試看。"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6

  教學內容認識立體圖形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教學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教學方式觀察、討論、交流及講解等。教學準備1.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圖形卡片。課 時 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質疑激情 出示實物 二、操作感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出示實物圖“鞋盒”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五、全課小節六、游戲 導語:同學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分一分,揭示概念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學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幾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摸一摸,感知特點(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2)學生可能說出: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圓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球:是圓圓的。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圖,抽象出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1. 記憶想像(1)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應的實物。(2)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3)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1.做“做一做”第1題。(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滾動。(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較隱固。2.游戲:“看誰摸得準”。(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2)教師說物體。 3.數圖形。出示練習五的第2題,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在教科書上完成。(略)用不同形狀的實物能搭出什么來?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動手操作,分一分 學生回答 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說一說 學生辨認 想一想 觀察后說一說 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玩一玩,動一動。 搭一搭,看一看。 說一說,摸一摸 學生摸。 先讓學生想一想 數數 如果讓學生獨立分類,還有些困難,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這樣既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又體驗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空間觀念的建立,必須有學生的親身體驗做基礎。通過操作活動,看、摸、比、想、滾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由生活中具體的物體,到抽象的幾何圖形,自然過度,水到渠成。 此練習既加深了對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做,用腦想的能力。在活動中還學會了合作與創新,起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板書設計認識立體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 教學反思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每個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發現,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大膽提出猜想。教學中的結論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發現,學生的思路有些出乎老師的意外,有些怪異,又有道理,多么好的思維方式,可見老師真的不必包辦太多。放手讓學生大膽的去探究,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發展,從而使師生在探究活動中共同求得發展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7

  教學內容:(第32頁、第三33頁做一做及練習五第2 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立體圖形和物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生活中的物體、立體圖形的模型等 。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老師:今天有一位好朋友來到了我們教室里,瞧!誰來了(出示藍貓的圖片)

  學生:是藍貓

  老師:對,藍貓想和我們一起學習數學,它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籃子的禮物,都有些什么呀?趕快打開來看看!

  老師:你最喜歡哪個禮物,為什么喜歡?

  老師:藍貓還想考考我們,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禮物放在一起嗎?六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二、操作感知。

  a、分一分

  1、學生六人小組活動,對物品進行分類,教師巡視。

  2、指名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分。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分得一樣樣嗎?

  (如果有學生分錯,將在后面的教學中通過學習使學生自己改正過來。)

  3、揭示概念。

  師:每類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

  引導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這些圖形都住在立體王國里,所以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板書課題:認識立體圖形)

  師:藍貓先生說小朋友真聰明,下面我們要比比哪個小組的小朋友動作最快,把桌上的東西放回籃子里。

  b、摸一摸

  1、拿出學具。

  師:請你輕輕地拿出這些圖形玩一玩。可以看一看它和別的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摸一摸它們的表面有什么感覺、滾一滾看哪個物體滾得遠。

 。1)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桌,說說它有什么樣的特點。

  (2)指名學生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特點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你是怎么感覺到的?

  2、學生依次匯報:

  長方體:長長的,有6個面,有邊,有角,不能滾動。

  正方體:方方的,有6個面,有邊,有角,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光光的,能滾動。

  學生每匯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征,老師:請小朋友拿出這種物體,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3、抽象出圖形

  師:脫下這些物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他們嗎?(在黑板上貼出相應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圖片)

 。ㄈ绻谝淮畏诸惙皱e的話,現在再讓學生思考分得對不對)

  c、搭一搭

  老師:聽說很多小朋友都是搭積木的小能手,今天我們要用這些禮物來搭一搭,看哪一組的小朋友搭的高?

  學生活動比一比誰搭得高,互相欣賞。

  老師在看了小朋友搭的情況后說:我發現你們在搭的時候都沒有把球用在中間,而是選擇長方體和正方體呢?

  老師:那圓柱體為什么能搭在中間?

  學生:圓柱體有兩個平平的面所以能搭中間。

  師:現在把這些物體一樣一樣的叫它們的名字,邊說邊放到袋子里。

  三、練習鞏固,寓教于樂。

  1、游戲:猜物體。

  老師:誰上來閉上眼睛摸一個物體,說說這個物體的特點,讓其它的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物體。他說得對了,請把你的掌聲送給他,好嗎?

  2、完成練習5第2題。數一數。

  四、回顧延伸。

  1、說說你認識了哪幾個新朋友,請你閉上眼睛想想它們長什么樣?

  2、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形狀。

  3、當一個小小偵察兵;丶胰刹煲幌伦约杭抑械奈矬w形狀是怎么樣的?并請父母幫忙把你所發現的相同的物體作為一組記錄下來,第二天帶到學校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學習的成果。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立體造型和立體構成與立體圖形創作軟件基本創作特點。

  2、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電腦繪畫軟件、圖像處理軟件與立體圖形創作軟件的有機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鍛煉和培養學生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

  重點:

  充分認識和理解立體造型和立體構成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如何巧妙地運用立體圖形創作軟件的`特點為已有的平面創作增添光彩

  難點:

  對空間立體概念的認識,對立體圖形創作軟件的合理使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使用特別的教室來上美術課,高興么?讓我們在愉悅中學習吧。

  二、新授

  講述課前的預習構思

  1、結合過去所學內容,介紹立體造型和立體構成的特點以及基本的表現方法

  2、講解立體圖形創作軟件的基本應用方法,介紹3DMAX的基本界面。

 。1)認識工作區。

 。2)認識工作欄中的選擇、移動、旋轉、縮放、渲染等工具。

 。3)命令面板。

  (4)結合工具欄中的工具,將創作的文本或模型在不同試圖中轉換位置或變換角度。

 。5)將調整好的圖形在透視圖力渲染成JPEG格式的圖片。

  三、課堂練習

  根據學生自己的創意,運用所學方法,完善自己的畫面,展示作品。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9

  課題:

  觀察立體圖形

  教學內容:

  教材第69頁例2、例3及練習十六第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對立體圖形的觀察,使學生能夠辨認從立體圖形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若干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教材70頁第1題大象的玩具,讓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

  老師小結:從不同方向看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2)出示一個長方體,讓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

  引出課題并板書:(觀察立體圖形)

  二、合作探究,觀察立體圖形

 。1)活動一:觀察長方體。

  ①學生分五人一組坐在長方體圖形的不同位置。

 、诮M同學邊觀察邊交流。

 、鄯答亝R報。

  從正面看

  從上面看

  從右面看

 、軗Q成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讓學生說說從各個方向看到的圖形。

  (2)活動二:根據正方形判斷是什么立體圖形。

  三、及時鞏固,完成書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71頁第5題。

  分組用長方體和正方體擺出組合圖,進行觀察和驗證。

  集體匯報。

 。2)完成練習紙上的練習。

  教師出示一個圓:這是我從正面看到的,請大家想想這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如果我從正面看到的是長方形,那么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四、總結提升

  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立體圖形的完整表象。

  板書設計

  觀察立體圖形

  從正面看

  從上面看

  從右面看

  同一個立體圖形,當你從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就會看到不同的圖形,我們要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進行判斷。

  課后反思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出發,讓學生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研究數學,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是很有必要的。

  學生通過親自觀察立體圖形,根據自己的實踐體驗感悟到從不同的角度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不同,并且能用恰當的語言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輪廓,這樣在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水平。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32--P33。

  教學目標 :

  1、學生經歷“觀察、滾、推、搭、轉、摸”等過程,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并能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

  2、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通過學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1、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2、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一個盆子,每個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體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你們喜歡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師出示多媒體,屏幕上有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鏡等實物)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學生自由說)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學生搶著說)

  【過程說明】學習素材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學生感到親切,符合小學生愛玩玩具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

  1、分一分

  師:請小朋友們把桌子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師不停地轉著,指導小組合作。)

  【過程說明】滲透分類思想,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不同。

  2、議一議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為什么把這幾樣物品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們先在小組內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討論的結果,咱們比一比,哪一小組說得最好。

  【過程說明】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傾聽能力。

 。ǘ⒊醪搅私馕矬w外形的特征

  1、評一評

  師:有的小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類,即①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④積木塊、魔方。⑤三棱鏡;也有的組把這些物品分成了四類,即①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④三棱鏡。大家有沒有意見呀?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這個問題。

  師肯定小朋友們的分法是對的。

  【過程說明】學生互評,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交流能力,為下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打基礎。

  2、講一講

  (1)、為什么把“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為一類呢?

 、僬埿∨笥褌冇檬置幻,在桌子上輕輕滾一滾,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趲熤赋觯何覀兘o這樣的物品起個名字,叫什么呢?學生發表意見后,師說,小朋友們說的名字很好聽,老師也說一個名字行嗎?“圓柱”,師用多媒體出示“圓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2)、小朋友們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為一類,為什么呢?

 、僬埿∨笥褌冇檬置幻,在桌子上輕輕滾一滾,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回答,師給予表揚。

 、谟猛姆椒ńo這一類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體出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3)、小朋友們,我們為了給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分為一類好呢,還是分為兩類好呢?小朋友們說說看。學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們分為兩類。

  ①小朋友們準備給“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為什么呢?小組商量商量。

  ②學生交流后,師用多媒體出示名字和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塾猛瑯拥姆椒ㄕJ識“正方體”

  【過程說明】學生經歷“摸一摸、滾一滾、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進一步認識各類物品的特征,符合學生“愛說、愛動、好勝”的特點。學生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玩”中學習了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體現了《標準》的新理念。)

  3、小結: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四位新朋友,他們的名字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三、實踐操作

  1、比一比

  ①請小朋友們每個人分別拿出一個球、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在桌子上滾一滾,推一推,你發現了什么?在小組內說說。

 、诮M間交流,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③議一議。a.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嗎?為什么?;b.圓柱和球一樣嗎?為什么?小組討論,組間交流。

  【過程說明】初步理解物體的本質特征,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2、搭一搭

 、僬埜餍〗M的同學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種造型。

  師強調:小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組的同學們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谛〗M展示成果,并介紹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戲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P33第2題。

  4、質疑:粉筆和削過的鉛筆是圓柱嗎?

  5、你能舉出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哪些物體是圓柱,哪些物體是球嗎?

  【過程說明】這一環節是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創新意識 和合作意識。這個活動增加了趣味性,使學生在活動和游戲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從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濟水西街學校    趙靜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11

  《認識立體圖形》

  活動目標:

  1·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知道它們的名稱。

  2·能在很多的圖形中辨認這幾個立體圖形。

  活動準備:

  課件,不同形狀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發現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用到了哪些圖形?

  2·結合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說的平面圖形與搭建作品中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發現它們的不同。

  二·簡單認識立體圖形。

  1·認識圓柱體。

 。1)教師出示圓柱體的積木,請幼兒找一找和圖片中的哪個圖形是一樣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順著一個方向滾動,對幼兒進行提問,發現了什么?

 。2)教師小結圓柱體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2·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分別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請幼兒找出和圖片上的哪個圖形是一樣的?它們叫什么?找一找它們都有幾個面?(6個平平的面)

 。2)請幼兒找出它們的不同點。(長方體:長長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體: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樣)

  三·幫助幼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分別出示不同的立體和平面圖形幼兒說說名字。

  2·教師描述一種圖形的特征,幼兒猜出相應圖形的名字。

  四·幼兒操作:

  1·分發幼兒操作用書,請幼兒翻到第14—15頁。

  2·請幼兒看看14頁畫面上的積木有哪幾種,并進行點數,將玩具卡上的數字取下,貼到方框里。

  3·再請幼兒看第15頁的畫面,引導幼兒從數量和積木種類上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積木造型。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12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 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學具準備:各種形狀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1、說學具:

  1)師: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2)生:對!機器人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么禮物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么,就給組里的小朋友說什么,每個人都說說。(學生以組為單位說出禮物名稱)

  3)匯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說說你們的禮物?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有不同的嗎?(組內小朋友輪流說學具)

  2、提要求:這么多學具中,你們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嗎?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動: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匯報: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3)揭示概念師:每種物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教師根據學生所說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4)活動教師板書:

  球 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長方體不放回籃中)

  B:摸―――感知長方體

  a:感知長方體

 。1)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里的小朋友說一說。

 。2)匯報:

  師:誰能用的聲音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你是怎么感覺到的?(學生口答)

  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么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說說心中的感受。

 、趨R報:學生仿照長方體的匯報,依次說:

  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棱,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汗夤獾模軡L動

  學生每匯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征,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c:比較

  ①電腦出示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圖

  師:看了叮當帶來的這幅圖: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大家嗎?(學生討論)

 、陔娔X出示圓和球的滾動圖

  師:圓柱和球能滾動,但它們滾動的一樣嗎?

  d:形成表象

  師:去掉長方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它嗎?(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依次分四種圖形)一樣嗎?

  e: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f:聯系實際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三、活動

  1、數一數(電腦出示)

  數一數剛才的機器人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地數,也可以自由組合)

  2、搭學具

 。1)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說說準備搭個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誰來搭,誰來傳遞,誰來講解。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各小組匯報: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1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1)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教學難點:在學會辯認和區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方法:從概念例證認識到概念意義獲得的概念形成法。同時,還將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意識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滲透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使學生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在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受到一定的熏陶訓練。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學習用具和玩具、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瞧,這是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狗汪汪)

  生:機器狗汪汪。

  師:對,機器狗汪汪今天想和我們一起來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帶來了一籃子禮物呢,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禮物都是什么?

  生:想!

  師:趕快動手打開看看吧!

  學生很好奇地打開籃子,觀察禮物。

  師:你認識什么,請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

  學生以組為單位說出禮物的名稱。

  師:這些禮物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

  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之后派代表匯報討論的結果。

  師:在這么多的禮物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你們能把它們放在一起嗎?試試看。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機器狗汪汪發禮物的情境來導入新課,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在無形中布置了學習任務,為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操作感知,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學生按要求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師:哪個勇敢的小朋友先來說說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1:我們組把籃球、玻璃球、小皮球、足球、乒乓球、壘球放在一起。

  生2:我們組把魔方、積木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們組把牙膏盒、鞋盒、藥盒、酸奶盒、煙盒……放在一起。

  生4:我們組把茶葉筒、筆筒、鉛筆、易拉罐……放在一起。

  師:大家分得真不錯!剛才我們分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現在老師還有一些東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課件:動畫球,魔方……

  師:請看大屏幕。這是汪汪留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它想請你們幫他一個忙,把這些禮物按形狀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組討論一下,看看該怎么分呢?

  生1:把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各種球放在一起。

  生2:把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單獨放著。

  生3:把降落傘和燈泡放在一起,因為它們的形狀很相像。

  師:觀察得真仔細,還有要補充的嗎?

  生4:我覺得應該把筷子籠、降落傘、燈泡三種東西放在一起,因為它們和前面四堆物體的形狀都不相同。

  師:說得真好!機器狗汪汪也分了一下,看看你們分得和他的一樣嗎?(課件顯示)

  生:一樣或不一樣。

  師:每種形狀相同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

  生1:我認為鞋盒和藥盒都叫長方體。

  生2:我知道魔方和積木是正方體的;

  ……

  老師按學生所說的在電腦中分類并顯示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教師板書:長方體。問:請你舉起長方體形狀的物品,互相看看拿對了沒有?下面依次出現:正方體、圓柱、和球。

  〔設計意圖:“分一分”是用實物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辨認物體的形狀,使學生初步形成這些物體形狀的表象,為建立圖形概念打下基礎。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先組內分,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分的結果,一方面培養了學生之間與人合作交流的思想,一方面又突出了分類的多樣性!

  2、摸一摸,感知物體的形狀。

  師:現在,請同學們把剛分好的長方體認真地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牙膏盒是長長的。

  生2:我數出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摸起來都是平平的,相對的面一樣大。

  生3:我摸到了長方體這里是尖尖的。

  生4:我摸到了長方體有“疙棱”。

  生5:我覺得長方體不能滾動……

  老師及時表揚回答有新異的同學并規范名稱“棱”、“頂點”。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么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說說心中的感覺。

  學生依照長方體的匯報說出:

  正方體:方方的,有6個面,也有棱、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面是平平的,大小相同,放倒了能滾動。

  球:光光的,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

  〔設計意圖:由大概到細致的辨認,由整體到具體的感知,“摸一模”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圖形概念的形成,空間概念的建立,就是在這些分、摸、辨、說的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中逐步完成的!

  3、搭一搭,區別物體的特征。

  師:聰明的機器狗汪汪是由更聰明的人制造的,數一數制造汪汪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生:用了4個長方體、1個正方體、4個圓柱和2個球。

  師:在我們的桌面上擺放著很多學具,想不想用它們搭個什么?

  生:想。

  師:那好,馬上動手吧!

  學生分組活動,老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逐一展示作品。

  師:在搭建的過程中,你有沒有新的發現?

  生1:我發現球最調皮了,不能把它放在最下面,因為它容易滾跑。

  生2:茶葉筒或易拉罐只能豎著放在下面,如果橫著放也容易滾了。

  生3:我覺得把長方體、正方體的物品放在下面搭得比較平穩。

  師:說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們蓋房子的時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比如:紅磚、條石等。

  〔設計意圖:通過“搭一搭”,讓學生進一步實實在在的區分這些物體的特征,感知它們的根本區別,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搭自己喜歡的東西,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給學生的創造性的發揮提供了很好的空間和時間!

  4、形成表象。

  師:通過看、摸、搭,我們認清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樣子,那么,它們的圖形又是怎樣的呢?通過電腦,抽象出四種圖形。

  5、游戲:看誰摸得準。

  師:接下來我們做個小游戲,請每組3名同學蒙住眼睛,另外兩名同學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當裁判(看摸得對不對)。教師示范游戲的做法,學生興致高昂地分組做游戲。

  〔設計意圖:以上這些活動的安排,可以幫助學生揭示概念,形成表象,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樂”,有利于空間觀念的建立!

  三、靈活應用,拓展提高。

  1、學生列舉生活中立體圖形的實例。

  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立體圖形(板書課題)。它們分別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其實,像我們今天學習的四種形狀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你能說出幾種嗎?

  生1:我們的教室是長方體的。

  生2:電腦的主機是長方體的。

  生3:兒童霜的包裝盒是正方體。

  生4:音箱上的擴音器是正方體的。

  生5:旗桿的形狀是圓柱體。

  生6:我爸爸抽的香煙是圓柱體的。

  生7:地球儀的形狀是球。

  生8:彈珠的形狀是球。

  ……

  2、考考你:(課件顯示電冰箱圖片)

  師:這個電冰箱很重,要想推動它,該怎么辦呢?

  生1:先讓它傾斜,再在底下放幾根圓柱體的木棍,就可以把冰箱推走了。

  生2:在冰箱最底下擺幾個球,推起來會很輕松。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剛形成的圖形概念來“尋找”現實中的圖形物體,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正好順應了人類認識世界的一般規律“實踐——認識——實踐”。在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得以提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1.4.1 認識立體圖形 篇14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中數與空間的教學開始,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學習幾何概念。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剛剛入學不久的時間進行,這時候的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本節課的目標定為: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課前,我讓學生參照教科書上所列舉的物體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體,但是有些遺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準備了各種物體,而一班只有兩個孩子準備了,興好我也準備了許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較弱,所以在布置課前準備時我必須要求到位。我讓學生四人為一組,把搜集來的物體擺在一起進行觀察,這些物體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吹降暮陀玫降,比如藥盒、火柴盒、茶葉筒、鉛筆、吸管、魔方等,然后讓孩子們根據形狀相同的分為一類,孩子們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這樣四類。這樣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上課時,我通過讓學生看一看,并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學們通過分類后的各類實物,能夠感知每種物體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帶來的物體與相應的幾何圖形找到朋友。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了這些物體,并能準確的判斷。緊接著我讓學生摸一摸,通過摸一摸我讓學生說出了每種物體的特征。然后我又讓孩子們在小組中閉上眼睛摸出各種類型的物體,或者是閉上眼睛通過摸一摸說出它是哪種物體。最后我又讓孩子們玩一玩,小組里可以擺一擺、搭一搭,滾一滾。通過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操作、討論的機會,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還使學生在玩中進一步鞏固各種物體的特點,效果不錯。

  本節課也有一些難點,認識物體這節課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確實是比較難于理解和掌握的。因為圓柱體有粗細長短之分,學生往往會把它分成不同類型,長方體與正方體又有許多類似,學生又會把它們歸為一類。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加強鞏固認識。

1.4.1 認識立體圖形(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1.4.1 認識立體圖形

    教學目的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 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精選9篇)

    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精選2篇)

    (一)本節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中數與空間的教學開始,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學習幾何概念。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剛剛入學不久的時間進行,這時候的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通用7篇)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提供一定的學習情景和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經歷對物體的分類、觀察、觸摸和比較的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能識別。...

  • 1.4.1 認識立體圖形|人教課標版(精選2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32--P33。教學目標:1、學生經歷“觀察、滾、推、搭、轉、摸”等過程,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并能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含...

  • 幼兒園《認識立體圖形》教案(通用4篇)

    《認識立體圖形》活動目標:1·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知道它們的名稱。2·能在很多的圖形中辨認這幾個立體圖形。活動準備:課件,不同形狀的積木若干活動過程:一·通過觀察,發現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1·出...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精選6篇)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提供一定的學習情景和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經歷對物體的分類、觀察、觸摸和比較的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能識別。...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中數與空間的教學開始,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學習幾何概念。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剛剛入學不久的時間進行,這時候的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 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的操作實踐能力。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片斷實錄

    (1)、導入教學內容,初步感知物體形狀。師:今天老師從家里面找來了好多的東西(出示一個箱子)。我已經把它們裝在了箱子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生:想!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認識立體圖形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

  • 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教學內容:(第32頁、第三33頁做一做及練習五第2 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立體圖形和物體。...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网站高清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一二三无码影片 | 亚洲黄一区二区 | 少妇BBW搡BBBB搡BBBB|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精选av| aⅴ在天堂线网在线观看 | 熟妇人妻引诱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视频 |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 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免费视频在线视频观看1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 | 久久大学生精品视频 | 我要看一级黄色毛片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兜免费看r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 91?看在线视频 | 久草资源在线 | 国产伦孑沙发午休精品 | aa毛片|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亚洲资源站 | 看国产一级毛片 | 国产男男gay互吃鳮吧 | 911日本亚洲精品 | 他掀开裙子舌头伸进去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影视 | 91久久老司机福利精品网 | 免费欧美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伦理作品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熟妇丰满大屁股熟妇 | 国产免费ab| 香蕉啪视频在线是看 | 超碰人人搞 | 久久做久久 | 免费观看美女用震蛋喷水的视频 | 国产三级全黄A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