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
教學目標:
1、認識:“木、禾、竹”三個字,感悟漢字的形象性,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2、會寫“十、木、禾”3個字,分清兩種豎的形式,即垂露豎和懸針豎
教學重難點:目和木的音相同,如何讓學生對其用法進行區分,“十”的豎是懸針豎,“木”和“禾”的豎是垂露豎。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復習導入新課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正是我們農民伯伯秋收的好日子,瞧,我們蘋果園的蘋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誘人蘋果,你們想吃到這些又香又甜的蘋果嗎?那么就先讓我們先進入闖關游戲。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始了!
第一關:復習已學的象形字,看圖說出這個是什么字
師:恩,我們能從古代的圖畫象形中認出這些字來,那么會不會讀呢?讓老師開小火車檢查一下,下面進入進入第二個闖關游戲。開小火車復習幾個生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鳥、兔”這些字小朋友們都會認,都會讀了。那么我們進入第二關
第二關:老師這邊有三種分類,請小朋友們把這些字分一分:人體器官、自然、動物
師:我們小朋友真厲害,第二關我們也順利地通過了。
二、聯系生活,自主識字
教學“木、禾、竹”
第三關:(接下來我們要闖第三關了,這是最難的一關)
1、(1)師出示“木”的圖片和象形字,大家來說說他們哪些地方特別相似?
木:古時候寫的“木”,中間的豎像樹的干,(師:那上面的和下面的兩個筆畫好比什么?)上面的一筆好比樹的枝葉,下面的一筆好比樹的根。
(2)我們小朋友都猜出了這是個什么字,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字的成長過程吧!
出示:金文,小篆字,最后出示楷體
木字在幾千年的演變下成了現在的樣子,這個字越變越工整,最后成了我們今天認識的漢字“木”。讓我們開小火車來讀一讀——mù
那么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寫一寫木字,幫他在田字格里找一找家啊?我們先來看電腦老師是怎么寫的。(出示課件)
(3)我們看“木”的的橫是一個短橫,而豎是怎么寫的呢?我們要注意了,寫豎的時候,輕輕頓一頓筆直往下寫,最后手筆的時候要往原路提一提,露出一顆小露珠。(出示課件,垂露豎)。
我們再來看木除了橫和豎還有什么呀?(撇和捺)。寫時注意沿著豎中線從右上向左下寫,起筆時重一些,收筆時快一點、輕一點。我們書空。這一瞥我們叫做“豎撇”,那么這一筆叫“捺”,它正好和撇相反,從左上到右下,起筆時輕一點,收筆時重一些,然后提筆。一般“撇”和“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先寫撇再寫捺。
分清楚了木的寫法和筆順,就讓我們動手寫一寫吧!
講評。
(1)出示“禾”的圖片和象形字,讓學生自己說說他們相像的地方。
禾:古時候的“禾”很像禾苗的樣子,彎下來的是禾苗結出的穗子,下面是它的葉子和根,中間是它的稈子。
師:這個象形字通過幾千年的變化,最后它的麥穗變成了一個短撇,而字就是我們現在的“禾苗”的“禾”字。我們一起讀一讀——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