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
我們又認識了一個“禾”字。那么再讓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個禾字吧。(出示“木”“禾”兩個字,讓學生說說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從而引出“禾”比“木”多了一撇。)編順口溜:“撇下一個木,就是‘禾’,‘禾苗’的‘禾’。”
(2)師:是啊,你們看木的上面再加一撇就是我們的“禾”字了,那么“禾”字上面的一撇是像木字上的豎撇一樣寫嗎?不是的,禾字的第一筆撇我們叫做橫撇,要寫的平而短,寫在橫中線上面,下面就按照剛才學習寫“木”的方法,再寫個“木”就可以了。
師示范寫一個,讓小朋友學著寫一個。
2、我們看,“木”和“禾”他們的豎都叫什么呀?(垂露豎),難道我們民族所有的字的豎都是垂露豎嗎?是的,那么多的字不是每一個都是垂露豎,還有一種豎,我們叫它“懸針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豎,請小朋友來說說它們的區別。
懸針豎的最末端可不是想垂露豎那樣有顆小珠子,它的下面是尖尖的,像針尖一樣。
我們什么字的一豎是懸針豎呢?看,他是什么字?(出示“十”),是的,這個十字的一豎就是懸針豎。我們一起來寫一個“十”。
懸針豎(像掉著一根針):起筆稍重,向下行筆好直,逐漸輕下去,露出針尖。
那么我們來寫一個十:十由幾筆寫成?第一筆先寫什么?先寫“橫”,這是一個長橫,從橫中線的左邊開始寫到右邊,橫的右邊比左邊略高些,接著寫第二筆,第二筆是什么呀?“豎”這豎該怎么寫呢?(讓學生自己重復,起到強化作用。)
請小朋友們練習寫一個。
4、(1)出示竹林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竹林)
放大兩組竹葉,讓學生看,師引出,古代勞動人民覺得竹子的葉子特別的漂亮,所以就用竹葉的形狀造了一個字——竹(竹:古時候的“竹”就像兩支帶有竹葉的竹枝。)
“竹”是一個翹舌音,讀的時候要把舌頭卷起來,誰能給竹組組詞?(竹葉,竹筍,竹林,竹子,毛竹,竹籃……)
恩,好多帶竹字的詞語啊,其實我們古人還創造了很多跟竹字有關的成語,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個吧!
(2)出示(胸有成竹 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啊?我們來看看它產生的故事。(播放胸有成竹的故事視頻)
這就是胸有成竹的意思了,胸中有了竹子的形象畫起來就特別的順利,我們小朋友把知識學懂了,學會了,在做題目的時候就會——胸有成竹。
三、連線識字
第四關:現在老師要恭喜我們小朋友,今天最難闖的一關已經被我們小朋友闖過去了,我們馬上就能吃到又香又大的紅蘋果了,可是我們小朋友還是要保持警惕,勝利的蘋果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下面就讓我們進入最后一關。我們同學有沒有信心成功過完最后一關啊?
古代勞動人民利用事物的形象造了許多的象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子,來時這里還有幾個字,請你把對應的象形字和圖片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