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心愿》教學雜談
在上《月亮的心愿》一課時,我問學生:“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第一個學生說:“月亮的心愿是明天不要下雨,小朋友們可以去郊游!
第二個學生說:“月亮的心愿是明天下雨,這樣珍珍可以在家里照顧生病的媽媽!
第三個學生說:“月亮的心愿是讓珍珍的媽媽趕快好起來!
第四個學生說:“月亮的心愿是明天下雨,珍珍可以在家里照顧媽媽,等到天不下雨了,珍珍媽媽的病也好了,珍珍就可以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開開心心地去郊游了!
對這四個不同的“心愿”,我都加以了肯定。雖然看上去,前三個答案沒有第四個答案這么完美,但是這心愿與其說是月亮的心愿還不如說是學生自己美好的心愿。如果對前三個答案簡單的予以否定,而對后一個答案大加表揚,這又何嘗不是對學生自由精神的一種禁錮,對獨特個性的壓抑呢?對同一文本,兒童自有兒童自己的的詮釋,自己的感悟,只要是積極的善良的合理的情懷,都應該被接受和珍視。
【廣東省深圳市翠竹小學 李學濃】
〖讓新課標在課堂上“蔓延”·實施個性化教學〗
有人說,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了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缎抡n標》也提出,語文課程改革要有現代意識,要為學生營造有創新的氛圍。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每個學生的生活以驗和個性氣質不一樣,應鼓勵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自己特別喜歡的內容作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同時,我們要為學生設計有挑戰性的任務,面對這樣的任務是學生就處于一種不適的困境,但不是令人絕望的深淵,它只是挑戰一個人的智慧,只是一時的“山重水復疑無路”,過后就是豁然開朗,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聽到的,看到的和想的、說的、做的東西都能夠是豐富多彩的。
有一次在上《月亮的心愿》一課,有個女孩給全班同學讀文中月亮第一次說的話,她讀得非常流利、投入,但聲音很小,同學們評價時都認為聲音小,讀得不好?捎幸晃慌⒆訁s說:“我認為她讀得很好,因為月亮怕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姑娘,所以讀的時候要輕些!”當他們再次配樂讀課文時,都不由自主地把聲音放低了,顯得格外美妙。學生進入情境的朗讀,不但把握了朗讀的快慢、輕重,同時也體現了一種處處為人著想的美德。所以,當某些學生經過思考,說出與眾不同的答案時,教師必須及時給予高度的評價,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不斷探究的良好習慣。同時,使學生知道,在評價別人時,不要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象山外國語學校 方利民 特級教師】
〖朗讀的有效性〗
新教材的低段教材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和摹寫人物以及景物,常常能使讀者對描寫對象獲得真切的感受,以至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并喚起情感的體驗。因此,學生在閱讀中不僅認識語言文學,更是獲得人文關愛的過程,而朗讀則能很好地把兩者結合起來,讀中悟,悟中讀,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品味語言,還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