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心愿》教學雜談
但是,筆者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在具體操作中,只是一味讓學生多讀,或一味地變法子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是不錯的,但對于低年段學生及有限的寶貴課堂時間,我們有必要講究朗讀的有效性問題。
如:筆者聽了《月亮的心愿》一課,教師在指導閱讀“媽媽與珍珍對話”時,是這樣處理的:月亮為什么要跟雷公公商量明天還是下雨好呢?學生說出原因后,教師就讓學生多種形式讀,集體讀、分角色讀,同桌讀等,學生讀好后也缺乏必要的評價。筆者認為,這樣的朗讀有效性不高,層次性不明,學生仍在“原地踏步”。正確的應(yīng)該是,第一層讀讓學生感悟到媽媽對女兒的愛,女兒對生病媽媽的關(guān)心;第二層讀讓學生落實到具體的語言上,你認為從哪里詞句甚至標點可以看出,你認為怎么讀能讀出這種情、這種愛,讓學生品味、試讀,教師可趁熱打鐵,問“你為什么把‘您’,讀得這么強調(diào)”,“你為什么把‘還沒有好呢’讀出很擔心的樣子”,“你為什么把‘可是’讀得慢一點呢?”等等,讓學生的對課文的感悟通過朗讀,通過落實到具體的字詞中表現(xiàn)出來。同時,通過教師適當?shù)狞c拔、激qing或示范讀,使學生朗讀更到位、更進一步;第三層讀讓學生在第二層讀的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通過美法、分角色法、比賽法等,“激昂處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這樣從初讀、研讀、美讀、趣讀,拾級而上,一堂課中可以看出學生讀的水平提高。
【四川省攀枝花日報 單秋冰】
〖范讀,領(lǐng)讀,為學生做榜樣〗
老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情景之中,力求讀得聲情并茂,讓聲入學生之耳,讓情入學生之心,領(lǐng)讀的次數(shù)要多一些,但要有重點。對那些較長又能表達情感的句子,老師要多次范讀、領(lǐng)讀,給學生樹立一個朗讀的榜樣,這對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增強學生讀好課文的信心,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月亮的心愿》中“明天有個好天氣”。“只見一個小女孩已在照顧生病的媽媽”,“明天還是和大家一起去玩吧!”“可是,醫(yī)生說您的病還沒好呢!”,“我跟雷公公商量商量,明天還是下雨吧。”等等,這些句子,學生難以把握它們的邏輯停頓,難以表達它們的情感。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只有范讀、領(lǐng)讀,才能使學生感知語句間的邏輯停頓,感悟語句間的思想意蘊。在范讀、領(lǐng)讀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多形式的朗讀。如齊讀、自讀、伴讀、點名讀分角色讀小組讀或是進行朗讀比賽等。
讓學生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來。老師在范讀、領(lǐng)讀時,要能對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沖擊,老師的朗讀技巧要讓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老師要通過范讀、領(lǐng)讀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入景入情地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就能夠把課文讀得更好。
【山西省長治市城區(qū)五一路小學 李峰林】
朗讀、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wù),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討論交流中動口、動腦、動手,會培養(yǎng)語感,增進理解力,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如朗讀時,我注重運用導語激發(fā)興趣和教師示范感染作用,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魅力;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悟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同一內(nèi)容,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在理解能力培養(yǎng)上,注重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感知并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