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心愿》教學雜談
【福建省廈門市嘉濱小學 黃玲玲】
〖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氛圍,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親近你,喜歡你,從而愛上你所教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學生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學生群體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
新教材一年級下冊《月亮的心愿》是一篇既有童趣,又極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體貼長輩的教育于生動感人的故事,但篇幅較長,生字也多,學生不容易讀好。我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進行范讀,讓孩子評一評我讀得怎樣。學生屏住呼吸,聽得很認真,教室里靜悄悄的。我故意讀錯了幾個音,學生迫不及待“唰”地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為抓住了老師的錯處高興不已。而后我對他們說:“現在我們再來讀讀這篇文章,自由讀,等會進行朗讀大賽,你們可以向同學挑戰,也可以向老師挑戰,輸了就坐下,看看誰能讓老師也坐下。”孩子們高興地叫起來:“好!”孩子們抓緊時間大聲讀起來,還不時看看我,充滿信心要讓我坐下去。此時此刻,我仿佛就是他們的一個大朋友。在把課文讀通、讀透之后,我又讓他們發表演說,可以說說讀懂了什么,也可以說說有什么疑問。由于前面朗讀大賽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時孩子更是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如: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月亮的心愿”?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為什么一會兒希望晴天,一會希望下雨?總之,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不是迸出智慧的火花,積極主動,學習氛圍熱烈。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溫溪鎮二小 孫林玉】
〖運用插圖,激發興趣,增強記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沒有興趣,課堂氣氛難以活躍。而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還要靠巧妙恰當地運用這些素材。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色彩鮮艷,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通過讓學生觀察這些插圖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少,理解能力也較差,對一些抽象的語音、字、詞很難牢記。學生對文字往往不感興趣,而對具體可感的彩圖卻興致勃勃。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利用課文插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新課。如在教學《月亮的心愿》時,教師先指導學生看圖:小女孩睡著了,露出甜甜的微笑,包里裝滿了吃的,明天她要去干什么?從月亮的表情變化可以看出她的心情怎么樣?……由于學生都有好奇心強的心理,可以較好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課文內容上來,也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出現“女”,“亮”“去”等生字時,學生就好接受了。因此課文中直觀形象的彩色畫面,可使學生把音、形、義和實物聯系起來,從而加深理解。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范桂馥小學 張 嫻】
〖啟思──激發積極的思維〗
思維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開發智力的襁褓。教學時應讓思維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學生心中。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善于從同學的發言中啟發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縱深思考,這都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加以關注的。又如在教《月亮的心愿》一課時,啟發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