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鳥蛋》教學反思
以上各環節都很清晰,我很流暢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剩下的第四節是課文的難點。在難點的突破上,我首先設計了質疑的環節,在讀時就思考,自己有什么問題或疑問。然后從詞語“仿佛”來引導想象:“仿佛”可以換成什么詞,意思不變?能用它說句話嗎?假如你就是小男孩,此刻你就站在這棵樹下,你仿佛看到什么?你好像聽到什么?你能來說一說嗎?用上“仿佛”或“好像”。最后播放幻燈,展示鳥兒自由生活的畫面、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照片進一步激發孩子熱愛鳥類、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接著,我們依照板書,將事情的順序串起來引導學生背誦。
最后,學習生字“聽”、“唱”,指導書寫,先讓孩子認真觀察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分別指導,“聽”字看筆順,看有什么要提醒的,范寫“唱”觀察兩個“日”哪里不太像?然后書空,描紅,臨寫,同桌評價。
綜觀這節課,前面大半節課很流暢,有一些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
2、緊扣文本,抓住語言文字訓練點。
3、指導學生做動作、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背誦課文。
但是在難點的突破上我課前預設不足,沒有有效達成目標。在看圖展開想象時,很多孩子都說出了圖中的景色:“看到了藍天、白云”、“看到了大樹”、“看到了鳥媽媽”……于是我提問“仿佛”可以換成什么詞,我覺得這對學生沒有難度,就把它作為一個階梯,引導學生想象。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學生不能準確地說出它的意思,還是回答了剛才的答案。我有些著急了,說了一個句子幫助理解“仿佛”,但是很遺憾,孩子還是沒有明白意思,反復請了幾個孩子都讓我失望了,終于有一個孩子說出了“仿佛就是似乎的意思。”我松了口氣,又補充了“仿佛也可以換成好像。”但是對文本內容學生還是沒有深入理解,我卻在這里停止了。直接出示畫面,代替學生說“我仿佛看見了鳥兒在花叢中歌唱,在樹上快樂地捕食,在樹枝上無憂無慮地嬉戲,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
我覺得正是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足,課前沒有備足學生,才導致課堂生硬缺乏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學習第四節時,我可以先承接上一節引導學生想象,現在兩只鳥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里,你猜,在鳥媽媽的孵化下,過幾天這兩只鳥蛋會怎樣?雖然它們現在還是蛋,但我們可以想到,(放鳥叫聲)聽!——說說你仿佛聽到了什么嗎?(擊出示鳥兒在藍天中飛翔圖)看!——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嗎?然后邊讀邊想象,把自己當作小男孩讀詩歌第四節,再播放幻燈展示鳥兒自由生活的畫面、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照片進一步激發孩子熱愛鳥類、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兩只鳥蛋》教學反思
《兩只鳥蛋》是一首很有趣的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詩歌語言優美流暢,在反復誦讀中,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和意境美,從而逐漸熟識詩歌,熱愛詩歌。在備課時,我的大體思路是讓孩子們在讀中悟情,從而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圖片,讓學生思考想象。在學習最后一小節時,我問同學們,小男孩看見了什么?他是真的聽見鳥兒的歡唱?他在想些什么?這幾個問題一提出,孩子們立刻活躍起來,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這正是本課情感的升華,經過這樣處理,孩子們很快就能答出來了,我認為很好。再體會“焦急不安”這個詞語時,我根據實際情況來理解,如果放學了,你沒有及時回家,媽媽會怎么樣?學生說,媽媽會打電話給同學,媽媽會到學校來找……這樣孩子們對詞語理解的很好,也為感情朗讀作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