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鄉》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3、匯報學習情況,相機指導:
(1)學習句子: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寬廣。
想看看這平坦而寬廣的平原嗎?欣賞平原美景,用自己的話贊美一下。并適當提提祖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設計意圖: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平原”是一個陌生的詞語,通過圖片的欣賞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像這樣平坦、寬廣的地方就是平原”。適當地介紹祖國的三大平原,能讓學生對“祖國的廣大”有所理解,也可能在一些學生心中播下地理知識的種子。)
(2)學習句子:有金黃的稻子,雪白的棉花,還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綠的菜地。
看圖,認識稻子、棉花、菜地。練習用“一大片一大片”說詞組。平原那么寬廣,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綠的菜地,還有……(生看圖說詞組)
一大片一大片金黃的稻子
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棉花
一大片一大片火紅的高梁
一大片一大片青翠的甘蔗林
……
(3)學習句子: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平平的畫上有自己嗎?她正在干什么?學習生字“奔”、生詞“奔跑”,引導學生想像說話。
平平奔跑著追趕蝴蝶。平平奔跑著去菜地摘菜。
……
(設計意圖:這兩處充分體現了,文本中處處可尋語言文字訓練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還有助于學生的感情朗讀。充分理解后,他們會把“一大片一大片、奔跑”這樣的詞語讀得格外生動。)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語:平平的家鄉真美,我們真想和平平一道在平坦而寬廣的平原上玩個夠。可是,你們聽,有人騎著駿馬來接我們了。(響起馬蹄聲),她就是誰?(青青)青青的家鄉在哪?(草原)那就讓我們一起騎上駿馬到草原上去走走吧。
(設計意圖:這樣的過渡新穎、有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指名同學讀讀這一自然段。
2、草原大嗎?你從哪個詞語知道的?(一眼望不到邊)還有什么也一眼望不到邊?(練習說詞組: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海、一眼望不邊的稻田)
3、現在請同學們仔細看看,草原的草長得怎么樣?(又綠又密)練習讀句子:草長得又綠又密。學習“密”,用“密”組詞。再次讀句子。誰把句子中“又……又……”換成“那么……那么……”,讀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這里要體現的是如何讓一年級的學生隨文識字。這種分散識字法,更利于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把生字記得更牢。)
1、看哪,這些又綠又密的草把誰吸引過來了?(羊)讀句子:羊群在草原上走來走去。還會有誰?牦牛在草原上走來走去。馬群在草原上走來走去。
2、青青呢?青青正在干什么?找到這個句子劃上“——”。讀句子:一匹駿馬從遠處奔來,青青正騎在馬上走著羊群。學習“匹”。
3、騎在高大的駿馬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在碧綠的大草原自由自在地奔馳,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啊。現在就讓我們騎上駿馬,在祖國美麗的草原上走一遭吧。欣賞圖片;這是伊犁草原,在新疆;這是呼倫貝爾草原,在內蒙古自治區;這是錫林郭勒草原,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這是位于青海和甘肅的祁連山大草原……
4、大草原美嗎?那就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遍這個自然段吧。
(設計意圖:指導朗讀一定要讓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體驗,因為只有入情入境,才能與作品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