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鄉》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讓學生講自己的感受,帶著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來讀文,在感悟中朗讀,真正讓學生讀出了理解,讀出了情感,這樣的朗讀才算是發自內心的情動而辭發。)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過渡語:讀得這么投入,你們也想繼續和青青騎著馬兒,趕著羊群吧。別,趕緊從馬上下來吧,跟青青告別。我們還得去一個地方呢,那是誰的家鄉?京京在哪?京京啊,是唱著歌兒來迎接我們的。(播放《北京歡迎你》)
(設計意圖:這樣過渡體現了學科間的整合,能活躍課堂氣氛,輕松自然地過渡到下環節的學習。)
1、歌曲中唱的是哪一座城市?(北京)學習“市”。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你還知道我們祖國有哪些城市?(上海、天津、廣州、香港……)
2、出示語段,引讀第六自然段:這些城市都那么(美),都有寬寬的(街道),高高的(樓房),還有(一座座街心公園)。那個正(跑向科技館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3、京京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他給大家出了一道題:(播放錄音:一(1)班的同學們,你們參觀了我的家鄉,能不能替我當當小導游,介紹一下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 ),我畫的( )那么( )。( )的街道,( )的樓房,還有一座座( )。那個正( ),就是我。小朋友,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玩。
(1)指名填一填,讀一讀。
(2)齊讀一遍。
(3)練習說說前面幾個自然段的內容。
過渡語:同學們真棒,一學就會。現在,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也想請你們替他們當當小導游,也這樣替他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行嗎?四人小組先練習說說,說的最棒的就起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前一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獲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語言的能力。此時引導他們,由文本聯系生活,調動生活的體驗,進行鞏固運用,將文本內化成自己的語言,遷移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三、拓展
過渡語:同學們說的真好,讓老師深深感受到了祖國的廣大和富饒!讓我想起了一首兒歌《祖國多么廣大》(本單元園地中的兒歌)。
1、出示,師生齊讀一遍。
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飛舞。長江兩岸,柳枝已經發芽。海南島上,到處盛開著鮮花。我們的祖國多么廣大。
(設計意圖:這是本單元園地中“讀讀背背”的兒歌,用在此處總結全文,能讓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得到升華,)也體現教材編排的連貫性,我們可以巧妙地整合。)
2、我們愛自己的祖國,也自己的家鄉,你們能像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一樣畫畫自己的家鄉嗎?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3、現在請你們畫自己的家鄉,你準備畫什么?欣賞家鄉美景,說一說,為畫家鄉作準備。
(畫蓮花山,蓮花山那么高,那么綠;畫長安公園,長安公園那么大,那么美;畫荔枝,荔枝那么紅,那么甜……)
(設計意圖:這樣的鋪墊化解了難點,學生定能畫出自己美麗的家鄉了。)
4、同學們,我們除了可以用畫筆描繪家鄉,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我們可以怎么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呢?(提示用歌聲,用照相機留住家鄉的美景,寫詩等)
5、學生一邊欣賞歌曲《長安是我家》,一邊拿出畫筆畫家鄉。
(設計意圖:有趣的拓展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增強了趣味性,拓寬了學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