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邊的叫聲》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本單元以“朋友”為主題。編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從中體會到友情的美好與可貴,培養尊重朋友、愛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而重點就在于此,著重體會青蛙小魚說話的神情和語氣,并知道小魚離不開水。青蛙能在水里又能在岸上生活的習性。第7自然段點出了池塘邊的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親切、樸實。尤其是很講究禮貌用語,這是值得小朋友們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起到使小讀者浮想聯翩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結合本單元對話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理解想像“小魚還有什么辦法可以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給小魚講什么故事”兩處發散學生思維和進行想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禮貌熱情、樂于助人的美德。
依據:學生已經具備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但帶有提示語的對話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因此把指導學生進行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理解內容做為本課的知識目標。
另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文兩處空白為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青蛙和小魚的對話,熱情禮貌,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人文素養的好教材。因此,確立一本課的三維目標。
(三)重、難點:
1、重點及依據:基于本班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對感情、語氣占把握欠佳,以及學生已有的合作學習方法,把學習抓提示語引導學生讀好對話,理解重點詞“如何”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難點及依據:學生已經掌握了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帶提示語的對話初次出現,本著閱讀教學應該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為原則,把抓住提示語讀好對話的方法教給學生,理解人物的神情,確立為本課教學難點。
二、教法設計。
為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應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多處創設了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始終在積極奮發的狀態中進行學習。
另外,在學生已有的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之上,以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抓提示語中的重點詞讀好對話,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也是本課的教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