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教案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
教學重點:
1、充分朗讀古詩。
2、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準備:拍攝一組照片;讓學生讀熟《新補充讀本》中的《<鋤禾>大意》一課,觀察農民生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以疑導入
1、小朋友們,最近我們開展了誦讀古詩的活動,老師有個建議: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兩大組,我們來比賽背古詩,看哪一組背得多、背得好,好嗎?
(比賽非常激烈,男生、女生不分勝負,時間關系,比賽到此結束。我宣布:男生、女生并列第一!)
(剛才大家剛才的表現,我宣布:男(女)生獲勝!希望女(男)生不要失去信心,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獲勝!)
2、老師還要考考大家的觀察力,請看一張照片(出示照片):這是我們每天都要去的一個地方,對了,是我們學校的食堂。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
3、在雪白的墻壁上,有這樣兩行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句詩,選自古詩《鋤禾》。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課題,讀題。
4、那么,為什么要把這句古詩貼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1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鋤禾》,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好嗎?
二、初讀指導,整體感知
1、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9頁,擺好讀書的姿勢。聽清要求:根據拼音讀準每個字,輕輕地讀完兩遍后,圈出四個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禾”、“午”、“粒”、“皆”、“盤中餐”、“辛苦”。
帶拼音認讀: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領讀,每個讀兩遍。
去拼音認讀:先自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火車火車往哪開?)
(2)生字都讀準了,古詩能讀好嗎?注意節奏,聽老師讀:
鋤禾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范讀后說:剛才老師在讀的時候把第二個字延長了一些,你們也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先自己練讀,再分男女生讀。
三、理解詩題,練習說話
1、看課題,“鋤”可以組什么詞?看圖,這就是鋤頭。讀詞“鋤頭”。注意“頭”讀輕聲。鋤頭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
2、課題中的“禾”可以組什么詞?看圖,這就是禾苗,綠油油的禾苗,多可愛呀!讀詞“禾苗”。
3、“鋤”與“禾”連起來就是古詩的題目,“鋤禾”就是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出示句式,訓練說話:
(1)_____(誰)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
看圖,把話說完整。
(2)_____(什么時候),____(誰)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
(這樣就把話說得更完整了)
5、從哪里看出時間是夏天的中午?(積累詞語:火辣辣、當頭照。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_____(什么時候),__________,_____用鋤頭給禾苗除草。
(這樣就把話說具體了)
6、你還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老爺爺滿頭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_____(什么時候),__________,_____用鋤頭給禾苗除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越說越具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