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教案
四、 細讀古詩,朗讀感悟
1、小朋友,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所以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鋤禾》。(師配樂范讀)
2、學習第一二行:
(1)古詩中的哪兩行直接寫出了剛才我們看到的、也是詩人看到的——“農民鋤禾”的畫面呢?(出示一、二行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2)再讀讀這兩行詩,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想象畫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詩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評價:好——聽了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陽火辣辣的,真讓人受不了!
我仿佛看到了老爺爺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顆一顆地往下落呢!
不好——聽了你的朗讀,我感到這太陽光還不怎么熱,你能讀得再熱一點嗎?
我好像沒看到老爺爺在流汗,想一想該怎么讀?)
(3)聯系生活加強體驗:
① 小朋友,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家里都要種田。每天,農民們在地里除了給莊稼除草,還會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澆水,有蟲子了要噴灑藥水等)
② 老師的爸爸媽媽也是農民,每天早上天剛剛亮,他們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他們總是到天黑看不清了,才從地里回來。記得有一次他們從傍晚時開始用皮管給莊稼打水,直到晚上9點多才結束。吃晚飯也是輪流吃的。你們聽了感到怎么樣?
③平常你看到你的家人從地里干完活回來,他們都是什么樣子的?(也是滿頭大汗,腰酸背痛,衣服上、手上、鞋子上都是泥土,噴灑農藥以后身上會沾上難聞的農藥味)
(4)反復朗讀:
是呀,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們都能體會到農民的辛苦——
① 夏天,火辣辣的陽光當頭照,農民們依舊——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②渴了喝一口涼水,熱了擦一擦汗珠,農民們每天都是這樣辛苦——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③為了使莊稼有個好收成,農民們每天都不嫌臟,不怕累地勞動著——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5)過渡:詩人李紳看到了“農民鋤禾”這樣一幅畫面以后(板書:看),想到了什么呢?(板書: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銓υ娭械哪男┰~不太理解?(估計學生會說“盤中餐”、“皆”)
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然后試著理解這兩句詩。(有誰知道碗里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
(2)指導朗讀: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來表示辛苦的意思!傲ⅰ本褪钦玖ⅲ粌H要站,還要站著干活。站立了多久呢?這里的“十”就告訴我們有十個小時,比我們一天在校的時間還要多。據老師觀察,農民一天的勞動何止十個小時呀!你們說,農民的勞動辛苦嗎?這糧食來得容易嗎?(板書:來之不易)讀出這種意思。(重點讀好“辛苦”,要讀到心里面去)
② 這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得來的呀!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為了這白花花的大米,農民們不知流了多少汗啊!——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這米飯是多么來之不易呀!讓我們用朗讀來告訴大家——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總結古詩,解決疑問
1、同學們,詩人李紳看到了——引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跟老師一起寫“辛苦”。(板書: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