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案例
三、續編故事:
后來小松樹長大了……
[評析:內化語言是一個能動的自我構建過程。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初步階段,光積累不行,還要學轉化、學表達。為此,我竭力運用多種途徑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通過自讀欣賞、聽讀欣賞、用眼觀察、身心一體地多感官參與,語言、語意、圖像、情感、觀念等要素融合,幫助學生感受、積累語言,創設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表現語言,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地完成誦讀積累的任務。]
板書: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 大松樹
長得多高 沒有回答
慚愧
風伯伯 看到很遠 大山托
設計理念: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情;使學生在角色朗讀中流露真情;幫助學生在想、述、演、說中內化語言的深情,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自大的行為。語言深具童趣,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一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并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