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標務本 激趣賞讀——《我叫“神舟號”》(蘇教版第一冊)集體備課
教材內容:一天晚上,一艘飛船在太空散步。嫦娥姐姐問:“小弟弟,你從哪里來?以前怎么沒見過你?”
飛船弟弟說:“我叫‘神舟號’,從中國來,科學家派我來作飛行試驗。”
嫦娥姐姐聽了,高興地說:“小弟弟,你回去的時候,一定要把我帶上,我真想回家看看。”
教材研讀
網友如云如藍: “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最美麗、最富想象的神話傳說。讓古代的嫦娥和現代的飛船相遇,是這篇課文的神來之筆。“神舟號”在文中儼然變成了一位活潑、可愛的兒童。他可以在太空散步,可以和“嫦娥”姐姐聊天。這激發了孩子們無限的遐想。身為神仙的嫦娥竟也想回家鄉看一看。她和飛船弟弟的對話,既是“姐姐”與“弟弟”的互動,也是學生與文本的互動。
江蘇泰州 夢軒:
在孩子眼里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沒有什么不可能。所以,嫦娥姐姐和飛船弟弟相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我們要關注文本的呈現方式——對話。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標點符號、提示語等來體會語氣和人物內心,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引號、問號等標點符號,單引號的認識應該是一個難點。此外,我們低年級的教學應當關注一些帶有引申義的詞語,如這篇文章中的“家”,我們可以結合課后第三題來理解。
此外,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當將識字、寫字落到實處,把理解定位在恰當的位置,當家都提到這是孩子們接觸到的第一篇課文,所以我想我們的教學不要過多地去挖掘一些思想性的東西,應當以朗讀、識字為主,在課堂上完成課后背誦的要求、寫字的要求。
網友清風:
如何通過這篇課文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科學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去考慮。
1、看一看。教學伊始,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神舟號升空及在太空飛行的錄像。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真實性和直觀性,把課文內容趣味化,更加通俗易懂,學生就更容易接受,難點自然也就淺化了,與此同時也把學生的思緒帶向遙遠的太空。
2、讀一讀。讀是低年級的重點,讓孩子們充分讀,把文本讀通讀順,才能理解文本。
3、演一演。心理學家研究表面:小學生心理發展尚不完善,感覺、知覺以具體形象為主。根據一年級學生這一年齡特點,在朗讀指導時,為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的情境,把課文中所描繪的“神舟號”與嫦娥的對話,以表演的形式(事先準備神舟號和嫦娥的頭飾),讓學生身臨其境,幫助學生體驗文章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后練習中第3題:想一想,嫦娥姐姐回到家鄉看到了什么?也可以采用這一方式。
4、畫一畫,說一說。一年級學生好動愛說,富有想象力,順應學生的特點,可讓學生動手設計新一代的神舟號,畫在紙,最后小組內互說,再選代表到講臺介紹自己的神舟號。在這節課上設計這個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并且動手動腦的環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培養他們對科學的向往與熱愛。
網友小戴:
生字書寫指導的第一關要在朗讀中解決,即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而寫字重點則轉為指導字形書寫。以“飛”字為例,我們可以這樣教學:小朋友們,“飛”字要想寫好,第一筆“橫折斜鉤”很關鍵。這個筆畫可調皮了,他先從左上格向右上格直直地跑去,剛跑到右上格,就突然拐了個大彎,向右下直不直、彎不彎地跑了個大弧形,最后呀,他還得意地翹起了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