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兩個寶》教學案例和反思
3、啟發想象,理解“思考”。
大腦會干什么?“思考”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看圖想象:他們在做這些事時會想些什么?
他們做這些事不僅要用手,還要用腦,所以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個寶。
齊讀第二句。我們要用好這兩個寶貝,就必須——(引讀第三句)
4、1)師:什么是“創造”?
2)指名說后總結:( 想出新辦法,做出以前從沒有的新東西。這就是“創造”)
你們知道發明大王“愛迪生”嗎?他發明過什么呢?以前我們沒有電燈,只能用昏暗的油燈。但他通過實驗做出了以前從沒有過的電燈。這就叫“創造”。
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也要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課文
6、小朋友學得很認真,獎勵你們欣賞一首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四、指導寫字
1、我們有勤勞的雙手,聰明的大腦,小朋友一定能認識和寫好這幾個生字。
2、出示所有生字,開火車認讀
3、這三個字我們先來寫:出示:人 個 大
1)認讀
2)這幾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3)那我們就先來寫好“人”,注意要找準位置:豎中線起筆寫撇,寫出撇尖,捺筆穿過中心點,寫到腳時停一停,輕輕提筆寫腳尖。撇捺要舒展一些4)“個”怎么記住他?(人字多一豎)
但我們在寫的時候可要注意這個“人”要寫扁,在橫中線的上方。你看:起筆在豎中線,寫到橫中線不遠的地方提筆,捺筆也是。豎在豎中線上,起筆不要頂著上面,要留一點空。
5)“大” 仔細看,大的一橫在哪里?(離橫中線不遠的地方)范寫:起筆頓一頓,往右上斜一點,收筆。接著再寫人,注意捺的起筆在中心點。描紅臨寫
教后思考:
這節課是參加學校青春杯賽課的,和二年級的李老師同上一節課。兩相比較,
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記下自己由比較后而得到一些想法:一個感覺我的課堂扎實有余,靈活不足。先看我的教案設計
總體來說,比較細致扎實,從字、詞到句一步一步,從讀準讀通再到理解一層一層,關注到輕聲、標點符號等各方面,中規中矩。這樣的課堂也是規規矩矩,平平淡淡,沒什么亮點。同時,由于考慮得比較細致,課上就顯得老師一直在牽著孩子走,孩子的主動性沒有充分發揮,思維也沒有打開。而李老師雖說設計不細,但在幾個環節的處理上實在智慧十足。
來看幾個環節的比較:
1、理解“做工”
我的教學:①出示書上69頁的圖:仔細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們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導學生有序地看圖,并把話說完整)
、谛〗M交流:人們的雙手還會做哪些事呢?(學生練說“的雙手會……”)
③師:雙手能做這么多的事,這就是“做工”。
李老師這樣教:
1)我們人的兩個寶貝是什么?(雙手 大腦)
2)我們靈巧的雙手會干什么呢?(孩子自由說后總結“做工”)
我先讓孩子看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順著我的思路在想。而李老師則是孩子自由地說后再進行引導。
2、理解“創造”
我的教學:
1)什么是“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