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一年級下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實錄
蘇老師在處理形重點的字時則是把“挑選、最美” 這兩個詞放在一個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學習,這樣一個合二為一的方法,淺顯易懂,讓學生一下就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同時在反復讀的過程中,也記住了這幾個生字、詞。我覺得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方法比較巧妙而且很實用。還有像“著急”的“急”,邊聯系字義邊記住了生字,“宋金”的“宋”聯系前面學過的內容,達到了溫故知新、融匯貫通的程度;最后由“出芽”的“芽”引出形聲字的教學,通過教師的引領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這樣的教學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三、反饋鞏固階段
我覺得這個階段可以說是蘇老師這節課的一個亮點,利用字卡識字的游戲,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邊擺、邊讀、邊記,非常具有實效性;然后她給字寶寶換個環境再鞏固。這樣的不斷深入學習,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規律。
在集中識字的基礎上蘇老師又讓學生們把字寶寶送回到文章中,再讀課文,實際上是既落實了識字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把課文再讀一遍,為第二課時學習課文打好了堅實的基礎。非常有效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當然這種方法我們也是在不斷地摸索,不斷地進行研討、改進,其實無論用什么樣的方法,怎樣能突出高效、實效地去教學篇幅較長的文章,這也是我們研究的最終目的。那么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實際進行教學的時候,嘗試運用這種方法來教學篇幅較長的文章,覺得這種相對集中識字的方法還是切實可行的。
整整一節課,蘇老師的教學沒有花架子,展現出了課堂上真實的原汁原味,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語文基礎知識與語文基本技能訓練,自然地揉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