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音樂(下冊)第三單元《音階歌》
課 題 廣西版音樂教材小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音階歌》 (音樂綜合課)教材分析《音階歌》是一首活潑生動,易學易唱的兒童歌曲。歌曲中的大量歌詞都是旋律的唱名,如:do do xi la sol,既有利于學生對歌譜的演唱和認識,又能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學生對音階的記憶。 歌曲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旋律平穩而流暢。第一、二樂句采用“同頭換尾”的變化重復手法,第三樂句則是前兩個樂句的壓縮,第四樂句巧妙地把c大調音階的上下行結合在了一起,既把歌曲的情緒推向了高潮,又恰如其分地點了題:《音階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模仿、好奇心強、身心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對于樂理知識的積累很少,屬于學習樂理的基礎階段。如果教師乏味地單講樂理,而不注意講授的方法和方式,很容易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我覺得興趣,就是一切學習的動力源泉!如果在學習新課前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音樂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和體驗甚至是創新,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增強參與的廣度和深度,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教學目的。 孩子畢竟是孩子,相信都是喜歡別人夸獎的。所以,我想讓賞識和肯定成為打開孩子學習音樂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
教學目標 1、在各種音樂活動中認識七聲音階的唱名及音高。
2、通過學唱歌曲《音階歌》,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并學習用輕松、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3、認識并區別1和i。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唱準歌曲《音階歌》。
教學難點:唱準音階中的七個唱名。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一、師生問好。二、導入新課。 三、新課教學。四、延伸學習。五、課堂總結。 (下課) 播放《幸福拍手歌》并用些簡單的肢體語言和學生進行互動。1、認識七聲音階的唱名。(多媒體課件出示) 2、跟鋼琴唱一唱七聲音階的音高并了解其的關系。(由低到高的關系)
3、學唱歌曲《音階歌》。
(多媒體出示課題)
(1)初步聆聽和感受。
(2)師范唱一遍之后用鋼琴教學生唱。
(3)生基本學會歌曲后,可將學生分為兩大組,一組唱一句,形成一唱一和、一問一答的形式。
(4)指導學生唱準歌曲中出現的三個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節奏型。
1、“找朋友”。出示音符卡1、2、3、4、5、6、7,學習七聲音階。游戲規則:學生每人胸前貼上不同的唱名卡片,隨歌曲節奏拍手做找朋友的動作,當聽到“在這里、在這里,我的朋友就是你”時,戴同樣唱名卡片的小朋友手拉手并舉起手來。 2、在聽、看、唱的活動中認識音高i。3、“畫旋律”。游戲規則:在黑板上貼著1——i各2個音符磁鐵石。逐句出示《音階歌》的旋律,讓學生移動音符磁鐵石“畫”出旋律。(以《音階歌》作為背景音樂。)教師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給予學生鼓勵和期望。
一邊聽著歡快的音樂一邊跟著老師進行互動。 認真聽講。學生樂于接受并饒有興致地學唱歌曲。 小部分學生對唱準前八后十六分音符覺得有些難度。興致勃勃,學習積極性高,積極參加音樂活動。學生進行二次記憶自己本課所學到的知識內容。 創設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要學習的內容。 了解七聲音階是一種由低到高的關系。 通過音樂活動來學習和鞏固七聲音階的唱名和音高。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集體協作的良好習慣 培養學生的音準概念。讓學生認識1和i的區別。通過游戲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認識1和i的區別。 讓本堂課的教學更具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