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第2冊全冊教案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有:學唱兩首歌曲;聽賞兩首樂曲,并隨之律動。教材抓住了一二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千方百計調動各種形式,促使學生參與音樂體驗活動。如:運用問答式歌唱方法學習歌曲《春天來了》;學會歌曲《劃船比賽》后,組織學生創編唱游活動,欣賞樂曲《野蜂飛舞》中大律動,感受音樂力度的強弱變化;欣賞鋼琴曲《郊外去》時隨音樂跑跳,感受音樂速度的快慢對比等。
四、教學過程:
(一)
1. 聽中比。模范兩種不同樂器大演奏方法;聽音樂進行律動:鋼琴曲采用小朋友跑跳節奏型。彈奏時快時慢,表現了小朋友們愉快的情緒;樂曲卻用快速拉弓的集型節奏,模仿野蜂快速擺翅的動作,時強時弱,充分表現春天的氣息。
2. 聽中動。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感知音樂中的快、慢、強、弱的情緒變化。自主探索音樂形象---野蜂振動上下飛舞,忽近忽遠、時強時弱。以及到郊外去的高興心情。
3. 動中看。春天來了,你看到春天了嗎?引入歌曲《春天來了》。
4. 學唱歌曲。先聽教師范唱,再請同學們跟隨老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作一問一答的對白朗讀。說話時,語氣可以有多種,音樂中的語氣也有多種。教師指導學生將朗讀歌詞的情緒注入到歌唱中。
5. 唱中舞。鼓勵學生創編舞蹈動作來表達音樂中的問答。
6. 唱中敲。請學生邊唱歌曲邊自由地拍擊身體的個部位,或敲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二)歌曲《劃船比賽》
1. 聽中感受。播放《劃船比賽》課件,讓學生通過畫面直觀感受海南民歌風格。
2. 跟讀歌詞。學唱前,可提示學生跟著老師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3. 學唱歌曲。教師可先范唱,然后學生再跟著錄音唱,反復數遍。教師要關注有差異的學生,鼓勵他們勇敢、大膽的跟唱。
4. 聽中比。請同學聽老師唱教材中第31頁的歌曲,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讓同學們在音樂中感受3拍子與2拍子的特點。
5. 動中創。“劃船”活動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又最樂于參與的一項活動。它既可以作為體育競技項目,又可以作為休閑娛樂。
6. 匯報表演。讓全班同學圍成圈坐下,觀看各組在“舵手”的指揮下,如何去拼搏、去爭上游。各組推薦代表與教師組成評委會,選出冠、亞、季軍并上臺領獎。
課后反思:這節課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體驗自主的學習,掌握了音的長短這一音樂要素,同時通過音樂劇的表演培養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對同學的友愛之情;本節課的唯一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活動氣氛濃而導致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第9課 《練身體》
一、教學目標:
1:用愉快的心情歌唱和表現歌曲的意境,并參與律動。
2:通過學唱歌曲和律動,讓學生感知音的長短。
3:通過即興表演和自編歌詞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與合作精神。
重點:用愉快心情歌唱和表現歌曲的意境,并參與律動。
難點:用愉快心情歌唱和表現歌曲的意境,并參與律動。
二、教學過程:
(一)學唱歌曲《做早操》
歌曲《做早操》和《向前走》可采用先學唱、感受音樂,然后通過綜合比較,初步感知固定的節拍、多變的節奏(長、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