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第五單元連綿白樺林教案
第二段:從d大調至降b大調到c大調的頻繁轉調。本段之前有一個號角般宏亮的過門,緊接著出現的本段主題具有斬釘截鐵般果斷、剛毅的性格。
第三段為第一段的嚴格再現。
4.完整欣賞《波蘭舞曲》,分出段落。
四.拓展了解肖邦的藝術成就以及其他作品
肖邦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貝多芬、巴赫等作曲家的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感情樸實、手法簡練、題材緊扣波蘭人民的生活、歷史和愛國詩歌,曲調熱情奔放、和聲豐富多彩、結構靈活自如。
他的練習曲作品訓練目的明確,藝術形象鮮明;他的圓舞曲作品,賦予溫柔抒情的情感;他的前奏曲作品,可將風格迥異的個曲,自由結合為組曲;他的諧謔曲成為獨立的作品感情激動、富裕戲劇性;他的馬祖卡舞曲作品,曲調單純、和聲簡樸、明朗歡快;他的夜曲作品,充滿幻想、情調深沉。
作為著名鋼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細膩、音響華麗、富于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鋼琴踏板用法獨特。
對比欣賞《圓舞曲》(肖邦)肖邦(1810.3.1-1849.10.17)浪漫樂派的著名作曲家,
被譽為“鋼琴詩人”。其父為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自幼
深受波蘭民間音樂的熏陶,6歲開始學習鋼琴,7歲登臺演出。
12-19歲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12-19歲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5歲
開始發表作品,19歲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
后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在此期間染上
肺病,1948年赴倫敦演出時,病情惡化,回巴黎不久逝世,享年39歲。
師:下面,我們來欣賞肖邦代表作《波蘭舞曲》的第一樂段。
2.聽《波蘭舞曲》第一樂段,思考:這一樂段表現怎樣的音樂形象?
師:這一樂段表現了一群威武雄壯的波蘭勇士,身著鎧甲,腰佩戰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的形象。
3.簡介《波蘭舞曲》
這首樂曲作于1838年,別名《軍隊》,這是由于曲中的第一、二兩主題的旋律,具有極為豪放、勇敢的軍隊性格之故。這是肖邦所寫的最華麗、最燦爛的波蘭舞曲之一。
傳統的波蘭舞曲就是以風格雄渾、豪放而著稱的,顯示出波蘭這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在這首波蘭舞曲中更是集中體現了這一點。欣賞這首波蘭舞曲時,我們仿佛看到了古代波蘭的勇士們,那強健的體魄、豁達的胸懷、深刻而動人的虔誠融為一體,閃爍著大無畏的騎士精神。
樂曲的構成為“a b a”三段體:
第一段:a大調。在這一段中,作者充分運用了色彩性變調,生動地刻畫出一群威武雄壯的波蘭勇士,身著鎧甲,腰佩戰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
第二段:從d大調至降b大調到c大調的頻繁轉調。本段之前有一個號角般宏亮的過門,緊接著出現的本段主題具有斬釘截鐵般果斷、剛毅的性格。
第三段為第一段的嚴格再現。
4.完整欣賞《波蘭舞曲》,分出段落。
四.拓展了解肖邦的藝術成就以及其他作品
肖邦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貝多芬、巴赫等作曲家的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感情樸實、手法簡練、題材緊扣波蘭人民的生活、歷史和愛國詩歌,曲調熱情奔放、和聲豐富多彩、結構靈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