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為我們遮風雨(通用2篇)
房子為我們遮風雨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隨樂學唱《好房子》這首歌。
2、 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集體的溫暖、更加的熱愛集體。
3、 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游戲,從中享有集體活動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好房子》這首歌。
難點:啟發學生用圓潤的聲音演唱好歌曲。
三、教學準備:
圖片、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1、 隨音樂進教室(要求隨音樂情緒自由做動作)
師:(老師帶上松鼠阿姨的頭飾)小朋友們好,我是松鼠阿姨,今天,阿姨想帶大家去森林公園玩,現在請你們跟我一起坐上汽車出發羅。
2、 公園實景
師:同學們,你們看,森林公園到了, (課件出示:公園景色)
師:咦,那里有只小松鼠,它怎么在哭啊?我們去看看(課件出示:一只可憐的小松鼠在哭),原來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了,沒關系,我們松鼠家族有好多房子呢,跟我回家去挑你喜歡的房子吧。
(二)、 寓教于樂
1、 拍一拍,念一念 (第一段歌詞創編)
(課件出示:有許多漂亮的房子)
師:小松鼠看到了些什么樣的房子呢?
生:有小房子、大房子、石頭房子、木房子。
師:小松鼠高興的念起了歌謠,并用手拍著節奏:
x x x | x | x x x x | x x x ||
小房 子 大房 子石頭 房子 木房 子
師: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拍,會不會念。
師:松鼠阿姨也有節奏的編了一句歌謠
x x x x | x x | x- | x x | x x x x | x 0 ||
只要 親人 喜 歡住, 家 里 就是 好房 子
2、 唱一唱 (第一段歌詞學習)
師:小松鼠和阿姨看到這么多漂亮的房子還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你們聽聽
(課件出示:mtv動畫)
師:請同學們跟小松鼠一起唱,
(老師帶唱一遍 ,學生跟琴再唱一遍)
3、 演一演 (第一段表現)
師:請兩組小朋友扮演小松鼠,另外兩組扮演阿姨,(分組演唱)
自己還可以即興加入動作表演
師:這么多漂亮的房子,小松鼠到底選了哪座呢?你們猜猜。
師:小松鼠哪座都沒選,因為松鼠阿姨告訴它,那邊還有房子呢。
4、編一編 (第二段歌詞創編)
師:到底還有些什么樣的房子呢,你們瞧 (課件出示)
生:有新房子、舊房子、紅房子、白房子,
師:你們也能象小松鼠和松鼠阿姨一樣編出好聽的歌謠嗎?
生:能
小松鼠創編:
x x x | x | x x x x | x x x ||
新房 子 舊房 子紅房 子呀 白房 子
松鼠阿姨創編:
x x x x | x x | x- | x x | x x x x | x 0 ||
只要 朋友 喜 歡來, 這 里 就是 好房 子
師:你們也能當小作曲家,把自己創編的歌詞改成歌曲嗎?
5、整體演唱
師:我們把小松鼠、松鼠阿姨和我們自己編的歌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
完整的歌呢,我們來唱唱,看好不好聽啊,(學生演唱)
我們幫這首歌取個名字吧 (歌名出示:《好房子》)
師:這么多漂亮的房子,小松鼠到底選了哪座呢?它還要一邊唱歌一邊再選選,你們幫幫它吧,(學生帶上松鼠頭飾扮演小松鼠表現)
師:小松鼠到底選了哪座呢?(畫外音)
生:它選了木房子
(三)、 感受表現
1、 音樂游戲
(1)、看游戲
師:咦,那邊好多小松鼠圍在一起干什么呢?我們去看看。
(課件出示:小松鼠鉆樹洞的動畫)
生:哦,原來是在玩游戲啊,剛才他們游戲的歌曲我們唱過啊。
師:小松鼠也想參加,好啊,那我來宣布游戲規則吧。
(課件展示:動畫宣布游戲規則)
師:游戲規則是怎樣的啊?
生:誰沒鉆到樹洞誰就要唱歌
(2)、做游戲
師:小松鼠可愛嗎?你喜歡它嗎?(生:喜歡)
那你們喜歡它們身上的什么呢?能用動作表示一下嗎?
(學生分別展示)
師:它們會用什么樣的動作來鉆樹洞呢?
師:你們想不想參加游戲呢?(想),那下面我們扮演小松鼠來做鉆樹洞的游戲,一、二、五、六組的小朋友在草坪(教室里)自由搭建房子(樹洞),三、四組的同學可以鉆房子,一定要做松鼠的動作聽音樂鉆哦,音樂停止的時候,誰沒鉆到樹洞誰就要唱歌。
(學生音樂游戲)
2、 集體感受
師:我們做的音樂游戲好不好玩?(好玩)一個人能不能做啊?(不能,要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才能做),在平常的學習和活動中,有哪些是集體活動呢?你能說說嗎?(學生說話)
(四)、 總結全課
師:(課件出示),小松鼠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不再孤單寂寞,我們也該回家了,你們看,小松鼠正對我們說再見呢,讓我們唱著《好房子》這首歌回家吧。 (隨音樂出教室)
小學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由于長期受“教唱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老師已經習慣于練聲、視唱、節奏訓練、學習歌譜、歌詞的傳統套路,學生仍然是圍繞老師的指揮棒運轉,其學習的滿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鐘的個人唱、小組唱、集體唱中獲得一些體驗。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模式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已嚴重制約著音樂教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構建了“主動演唱”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變過去由教師指導下的被動學習活動為主動學習的自主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各類游戲活動主動學唱著歌曲,達到教學目的。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唱一唱,畫一畫,搭一搭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
2、通過自然、甜美的歌聲和有趣的游戲活動,充分表達愛學校的感情,并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充分拓展,啟發學生的創作與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形狀在房子的繪畫創作中所起的作用,并將認知貫穿于自己的繪畫設計之中,有新意地設計房子外形和顏色。
2、通過觀察,感受實物、圖片中的房子的外形以及裝飾的處理,并將感受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作品中去。
三、教學準備:
圖片、積木、形狀紙片
四、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師:很高興和大家相聚在一起。哪位小朋友愿意給老師做回小導游,介紹一下我們美麗的校園啊?
個別學生介紹學校環境。
師:說的真好啊,感謝你的精彩介紹。
出示學校建筑組圖。
2、師:你發現了嗎?在我們教學樓的前面有一塊很大的空地,我們的校長正為此發愁呢!他想建造兩座大樓卻不知道該設計怎樣的兩座樓。他聽說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特別能干,于是委托我來請大家幫幫他,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三)、解剖房屋:
1、分析圖片:
師:我們設計過鬧鐘、設計過飛機,還從沒設計過房子,房子要如何來設計呢?讓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學校現有的房子都是什么樣的?
出示學校圖片
學生分析學校建筑的形狀
2、積木、拼圖活動:
師: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這些形狀都被用在了學校的房子上,仔細找找今天它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你發現了嗎?
學生發現桌子上的積木以及各種形狀的彩紙。
師:哦!原來是些大家愛玩的積木和各種形狀的彩紙啊。那還等什么?開動一下你們的小腦筋,你可以用積木搭一搭也可以用彩紙拼一拼,可以小組合作也可以自己獨立完成,試著來為學校建造一座房子,讓我們一起來動動手,比比誰的作品最最棒。
學生選擇一種動手方式,師生共同完成設計任務。
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作品展評。
3、欣賞圖片:
師:你們的作品可真漂亮啊,從小小的積木和彩紙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形狀可以建造出不同的房子。可是好象缺了點什么?(提示:如果我想進你們的房子參觀一下的話...)
我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房子的照片,請大家邊欣賞小組邊討論照片中的房子什么地方是你最感興趣的?
出示圖片,帶著問題學生邊欣賞邊討論。
(四)、繪畫:
1、學生繪畫
師:你知道嗎?要建造出漂亮的房子,除了要靠建筑工人那能干的雙手,更離不開建筑設計師那奇妙的想法,將這些想法運用到圖紙上去,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設計圖了。
師:那今天我們也來做回小小設計師,把你們的想法搬到畫紙上去,為我們的學校設計兩幢好房子,比比誰是我們班的最佳設計師。
師:現在就開始動動你們的畫筆吧!
學生動手繪畫,教師從旁指導。
播放背景音樂《好房子》
2、繪畫作品展評
學生、教師共同欣賞,點評作品
(五)、總結、下課
反思:
《畫房子》這節課的要求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偏低,于是我在設計時有意拓展了內容和加大了難度。第一課時著重讓學生欣賞各個國家各類風格的房子,特別是我國傳統建筑和民族建筑。使學生了解本民族優秀的建筑文化。另外,強調房子的外形的表現。而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是放在房子材質的表現上。在設計作業時我創設了一個情境主題“為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老師等畫幢房子,既增加了學生創作的情趣,又讓學生更加的關注客觀世界,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取向,關愛關心他人。
現在的美術教學注重師生互動,不單是教與學之間師生多探討交流,更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交融。而這種交融正是本節課所缺乏的。同時,教學過程中如何創設有利的情境,如何建立自然的師生互動模式,都是我今后在美術的課堂中要注意的。一節課四十分鐘,如何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去繁就簡,抓住重點,而不是面面俱到,這就需要我在每節課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一節成功的美術課就像一部精彩的影片,需要執教者精心策劃和完美打造,更需要老師長期的、有計劃、有目的地輔導。熟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要在美術的課堂教學上有所突破,就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努力。
房子為我們遮風雨 篇2
第一課題 《房子為我們遮風雨》
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培養學生愛心與親情的同時,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并通過有趣的搭房子游戲活動,充分表達熱愛自己的家的感情。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根據自己帶的材料小組搭建一組漂亮的房屋,表達出自己對家的感受與體驗。
教具準備:
1.歌曲《好房子》錄音帶。
2.各種各樣的房屋圖片。
學具準備:
大的紙箱盒子、膠帶、剪刀、手工刀等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組織紀律,檢查學生工具
2、唱一唱:
《好房子》
3、說一說:
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特點?你喜歡自己家的哪些地方,選擇適當的詞匯表達你對自己家房屋的感受。
4、看一看:
用課件講解各種各樣的房子,讓學生體會不同風格的房屋特征。
5、提出作業要求:
讓學生根據自己帶的材料分小組搭建一組漂亮的房屋,表達出自己對家的感受與體驗。
6、做一做:
到室外讓學生用自己帶的材料小組搭建一組漂亮的房屋。
6、評一評:
對學生搭建的房屋進行評比打分。 1、靜息,等待老師上課。
2、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好房子》。
3、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
“寬敞、明亮、安全、幸福、干凈、整潔、擁擠、破舊等”
4、看各種各樣的房子,學生體會不同風格的房屋特征。
5、聽老師講解作業要求。
6、學生到室外用自己帶的材料分小組搭建一組漂亮的房屋。
7、與同學分享體驗建房的快樂。
課后小記:
第二課題 《你的房,我的房,他的房》
教學目標:
通過對各地民居的欣賞,讓學生在對自己生存的空間的感受中擴大文化視野,了解人類居住環境的演變過程,對祖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認識。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對自己生存的空間的感受中擴大文化視野,了解人類居住環境的演變過程,對祖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認識。
教具準備:
1、中國民居系列圖像資料。
2、不同民居相關的音樂、舞蹈作品的vcd光盤及音樂磁帶。
學具準備:
收集不同的民居圖片的資料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
2、出示課題:《你的房,我的房,他的房》。
3、看一看:
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圖片的資料。
4、說一說:
提問:你收集到的圖片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他們有什么特征?
5、看一看:
觀察老師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風格特點。
6、議一議:
大膽想象、按自己的理解說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白天風格的房屋建筑形式?如:蒙古包為什么是圓尖頂?窯洞為什么到現在還得到陜北人民的喜愛?傣族的竹樓為什么架得那么高?江南水鄉得民居為什么是黑瓦白墻……?
7、老師課堂小結。 1、 1、放好工具、靜息。
2、聽老師講課題。
3、學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圖片的資料。
4、學生說出自己收集的房子特點等。
5、學生觀察老師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圖片。
6、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提出各種問題。
7、認真聽老師小結。
課后小記:
第三課題 《未來的房子》
教學目標:
通過對各地民居的欣賞,讓學生在對自己生存的空間的感受中擴大文化視野,了解人類居住環境的演變過程,對祖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認識。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對自己生存的空間的感受中擴大文化視野,了解人類居住環境的演變過程,對祖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認識。
教具準備:
3、中國民居系列圖像資料。
4、不同民居相關的音樂、舞蹈作品的vcd光盤及音樂磁帶。
學具準備:
收集不同的民居圖片的資料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
2、出示課題:《你的房,我的房,他的房》。
3、看一看:
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圖片的資料。
4、說一說:
提問:你收集到的圖片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他們有什么特征?
5、看一看:
觀察老師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風格特點。
6、議一議:
大膽想象、按自己的理解說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白天風格的房屋建筑形式?如:蒙古包為什么是圓尖頂?窯洞為什么到現在還得到陜北人民的喜愛?傣族的竹樓為什么架得那么高?江南水鄉得民居為什么是黑瓦白墻……?
7、老師課堂小結。 2、 1、放好工具、靜息。
2、聽老師講課題。
3、學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圖片的資料。
4、學生說出自己收集的房子特點等。
5、學生觀察老師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圖片。
6、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提出各種問題。
7、認真聽老師小結。
課后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