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小嘎子:蹦、轉、板、鉤(聰明,富有心計)
胖墩兒:跳、塌、合、鼓(沉穩、技術純熟)
【教材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
【設計思路】
指導思想:本節課教學設計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依據學情,落實三維目標,注重自主、探究,開發學生思維,關注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態度、價值觀,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
設計理念:
1、遵循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注重發揮語文教學的“例子”功能,堅持求真務實,用教材教,用教材學語言、用語言為課堂教學的立足點。
2、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注重個性化感悟,做到說話有理有據,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
3、讀寫結合,將課內閱讀向習作拓展。
【教材分析】
本組單元重點是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在自己的習作中學會運用。
小嘎子是個個性鮮明的男孩子。從一開始對摔跤方式的選擇,就可見這個頑皮的小男孩富有心計。在摔跤的過程中處處可見他的機靈、敏捷、有智謀。另外,從他時時想把對手打敗,又不難看出他爭強好勝的一面。
文中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極為細致。作者用了“站、圍、蹦、轉、揪、推、拉、拽、頂、扳”等表示動作的詞語,從不同的方面對小嘎子的摔跤動作進行了細致描繪。在這當中,還夾雜著對嘎子心理活動的描寫,這些描寫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人物性格。動詞的準確運用和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塑造了小嘎子這個兒童形象。
【學情分析】
學生曾學過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也寫過這類作文,已經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讀寫經驗。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讓學生感受作家筆下小嘎子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課后反思:
這個片段主要寫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議摔跤,在摔跤的過程中,他時時處處想使巧招,結果反被胖墩兒摔了個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特點。
我在教學本課時首先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接著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閱讀,邊讀邊在頭腦里浮現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情景,接著讓學生自由組合表演片段,以增強學生的親身感受;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了課文,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課文又是通過什么方法塑造這一形象的。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的方法。課間為學生播放了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錄像片段,學生看得津津有味。
本節課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可能這個片段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