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今天我請客
案例背景:
帆帆是我們班非常聰明的一個孩子,他在班中的自主性游戲中總是那表現出色,例如各類美食店的老板他都能當得像模像樣,而當他選擇其他角色的時候,又能夠推動其他同伴豐富一些游戲情節。
今天的自主性游戲剛開始,帆帆就選擇做小吃店的食客,他和三個好友去沙縣小吃已經吃過小籠和餛飩了,熱情的老板就給他們每人一張優惠券,下次光顧可以免費品嘗店中的其他食物,帆帆高興的拿著優惠券去了世博人家。
案例描述:
“叮咚,有人在嗎?我來世博人家做客。”“請進,請進。”帆帆剛摁門鈴,世博人家的媽媽就熱情地將帆帆迎進了家中。
“客人,歡迎你來我們家,你隨便吃點東西。”說完,媽媽從家中遞上了許多好吃的請帆帆品嘗。“謝謝你哦。”帆帆先品嘗了一些蘋果,又磕了一會兒瓜子。“小客人,你還可以看會兒電視,我老公等會兒就下班了,你在我們家吃晚飯哦。”
帆帆打開了電視,耐心地等爸爸下班回家。
“我回來啦。”爸爸剛打開門,就看見好朋友帆帆在家中的沙發上,非常高興,他對帆帆說:“你今天在我家吃飯哦。”“好的,謝謝你,那我不客氣了。”
媽媽看見爸爸回家了后,開始把晚餐的食物都端上了餐桌,她準備了很多很多的東西,“哇,我來做客你準備了這么多東西哦,真是辛苦你了。”“你別客氣了,大家一起吃吧,否則等會兒菜要冷掉的。”
“你們請我吃晚飯,那等會兒我們晚上再去吃點夜宵,我有優惠券,我請客,我請你們吃小吃去。”“好的,等會兒我們晚上去吧。”
游戲的講評環節中,“今天的游戲中,你們有沒有覺得高興的或者不高興的事情?”我請幼兒一同來分享一下今天的游戲,帆帆第一個舉起了手。“老師,今天我請客了,我和世博人家的爸爸媽媽一起去吃了夜宵,我們很開心。”“這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我用語言表揚了帆帆,“那你今天怎么會想到要請客呢?”我進一步追問讓帆帆將快樂的事情講得具體些給大家聽,于是帆帆就將這件快樂的事情一一告訴了大家。我對媽媽的愿意與他人分享也進行了表揚,并建議大家可以在下次的游戲中可以試一下他們的好的游戲方法。
分析反思:
(一)分析幼兒的行為
帆帆去老朋友家做客,主人只有媽媽在家,媽媽十分熱情好客,給客人端上了水果、瓜子及其他很多的好吃的,還請客人看會兒電視等他的好朋友回來,主人的愿意分享讓客人覺得做客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在隨后的游戲交流環節中,帆帆就將快樂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和好友們一同分享了這件事。
也正是由于主人的好客,讓帆帆覺得游戲中同伴愿意和他人分享好吃的東西、好玩的東西不僅能夠讓自己體會到愉悅,也讓自己分享了他們的快樂。于是在游戲快結束的時候,帆帆自發地邀請同伴去吃夜宵,以自己請客的方式讓自己切身體會自己愿意與人分享而帶來的愉悅體驗。
(二)分析老師的指導策略和效果:
1、動機激勵法
媽媽的熱情好客、愿意與人分享讓小客人深深體會到愿意將好吃的、好玩的給別人吃或玩是件愉快的事情,而我發現了幼兒身上的這一點后,我立即用語言進行了肯定與表揚,一方面是對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做進一步的動機激勵,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不斷地正強化讓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影響其他身邊的同伴,最后轉化為自身內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