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孩子吃飯難”
一開始,威威會自己戳吧幾口,然后,還是習慣性的讓我喂。沒問題,他需要我喂的時候,我會喂他,不批評、不指責、也不說教。只要他說:“媽 媽,我吃飽啦。”不管他吃了多少,有沒有吃完全部的飯,我都按照我的承諾,讓他離開飯桌,也不提醒“你不吃飯會餓哦,餓了就沒吃的了哦!”
開始的幾天,他小心翼翼的測試我,有時隨便吃了幾口,就說自己吃飽了,然后就下去玩了,發現我真的不教訓他,也不強迫他。過了一會兒,又說自己餓了。
我也很淡然,餓了就吃,我提供飯,也提供一些面包、水果之類的,他真的餓了可以吃的東西。
“吃飯的時候沒吃飽,飯后就不能給任何東西”這是很多育兒書上提供的方法,但我沒有使用。我不用“不能吃飯”來懲罰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感受自己的身體,身體是有自己的規律的。
這個方法,從表面難以察覺,因為它是“不說、不做”的方法。讓這個方法有效的,也是最關鍵的,是我的新態度——平和、堅定、自然、輕松的態度,“帶著愛放手”的態度。
在平和、堅定、自然、輕松的態度下,我的具體做法很簡單。每頓飯提供足夠的菜和飯,我的責任是“提供”。吃和不吃,是孩子的權力。我不再催他吃飯,也不強迫他吃飯。開飯后,準備好孩子的碗筷,跟大人一起吃。他吃他的,我吃我的,我會跟爸爸聊天,他也會參與其中,每頓飯的氛圍輕松愉快,每個人都享受這樣的家庭時光。只要他說吃飽了,就可以不吃,我不會問他“你是真的吃飽么?”也不會計較他到底吃了多少,有可能他中午吃的多,晚上吃的少,也有可能昨天吃的多,今天吃的少。他的身體會告訴他,自己應該吃多少。
同時,所有的勞動,我們都共同參與,威威會跟我一起買菜,做飯時幫我淘米或者洗菜,開飯前幫忙把碗筷擺好,自己爬到餐椅上去,吃完飯幫忙擦桌子和洗碗……他不再是一個需要別人圍著他轉的“中心”,而真正成為了家里的一份子,可以做出自己積極貢獻的一份子!
回到深圳三個星期的時間,威威不僅不需要我喂了,還可以自己用筷子吃完一大碗面條,有時一頓飯吃的比我還多!以前挑食,所有的青菜剁的再碎,他都會一點一星的挑出來,扔在桌子上不吃,現在可以大口大口吃整棵的上海青,幾乎什么菜都吃。兩歲八個月上小班,老師第一天就告訴我,威威是小班的小朋友吃飯最好的那個,不僅吃的最快,而且從來都不剩飯,吃完飯還能喝完一碗湯,老師從來都沒有因為威威吃飯而發過愁。
我把威威自己拿著筷子吃面條的畫面拍成了視頻,給爺爺奶奶發了過去,爺爺奶奶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當看到威威每頓飯都自己大口大口的很享受的吃飯,爺爺奶奶發自內心的笑了,“很放心,很開心,再沒有比自己孫子大口吃飯更開心的事了!”
這個過程漫長又艱辛,但是很值得。我看得到,因為我的改變,威威不再為別人吃飯,而是發展出了自律:知道吃飯是自己的事兒,不依賴他人;更能在這么小的年紀,理解了:獨立、照顧好自己。他不為了別人而吃飯 — 這是他一輩子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