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推理》教案(精選3篇)
《簡單推理》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捕捉有效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理。
2、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jīng)驗。
3、感受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見本期附贈的光盤),盒子一個,記分牌、筐子各兩個,帶有1~1O數(shù)字的紅、藍圓片各1O個。
活動過程
一、感知推理
1、請幼兒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
2、小結:剛才我們都猜是小畫片,這不是亂猜的,我們是根據(jù)得到的信息才猜出了正確答案。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猜想,我設計了三個層次,先讓孩子漫無邊際地猜,幼兒從中意識到這樣是猜不到確定答案的;然后在教師的提示下“猶豫”猜,結果有兩種答案,還不能確定,但幼兒從中感悟到了前提條件,答案的范圍縮小了;最后在教師的再次提示下,幼兒猜出了正確的答案,并從中領悟到“猜想”要根據(jù)前提條件去推理)
二、初步獲得簡單推理的經(jīng)驗
1、教師放映PPTl,提問:你能從圖中知道哪些信息?
2、請幼兒猜猜誰最重,為什么?(放映PPT2驗證答案)
3、小結:要想猜出答案,必須找出有用的信息,然后一步一步想,就能很快推理出正確答案。
三、捕捉有效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理
1、幼兒分成紅隊和藍隊比賽,教師交代比賽規(guī)則:
(1)兩隊交替猜,哪個隊猜對就給哪個隊加10分,如果猜不對,給對方隊加10分。
(2)如果沒有輪到自己隊猜就說出答案,也給對方隊加10分。
(3)由排頭用記分牌計分、排頭要等老師說“排頭請加分”才能翻一張牌加10分。
2、放映PPT3,提問:請問紅隊小朋友,被擋住的是幾個什么顏色的珠子?為什么?
小結:被擋住的是4個黃顏色的珠子,因為黃珠子是依次增加一個。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還沒有能力用抽象概括的語言對數(shù)學現(xiàn)象進行表述,這就需要教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歸納提升,幫助幼兒學習使用數(shù)學語言。
3、放映PPT4,提問:這幅圖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請藍隊小朋友猜猜一個西瓜和幾個蘋果一樣重。教師操作課件(PPT5—PPT6),展示推理過程。
利用大班幼兒抽象思維開始萌芽的年齡特點,借助直觀的水果圖,幫助幼兒用等量代換的數(shù)學方法進行思考
4、放映PPT7,請幼兒說出從圖中獲取的信息。請紅隊、藍隊小朋友分別猜猜1號、2號、3號小兔穿什么顏色的裙子。
借助小兔“不是穿某種顏色的裙子”,引導幼兒運用排除法進行推理。
5、依次放映PPT8——PPTl5,小鴨從左岸游到右岸算游一次,請藍隊小朋友猜猜小鴨游9次后會在哪邊。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單數(shù)次都在右岸,雙數(shù)次都在左岸。
在左右河岸標出小鴨游泳的次數(shù),幫助幼兒進行抽象思考、概括。
6、小結:今天,我們一直都在猜一猜,但不是亂猜的,猜也是要動腦筋思考的,所以猜也是有學問的。
四、運用推理解決問題
1、兩隊互相在對方的額頭上貼上帶有l(wèi)~10數(shù)字的'紅圓片或藍圓片(不能偷看自己是幾號)。
2、幼兒猜出自己是幾號后迅速按數(shù)的順序排好隊,以排得又對又快的隊為勝。
3、獲勝隊先到前面選教師送的小畫片。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問題追問,引導幼兒說出推理的依據(jù)和過程,幫助幼兒對事物背后抽象的數(shù)學關系進行思考,達到內(nèi)化簡單推理的思路與方法的目的。由于幼兒思維的片面性,他們有時表達得不完整、不太準確,這時就需要教師順應幼兒的思路,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提升和概括。如在讓幼兒“找出有幾個什么顏色的珠子被擋住”的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答出“有4個黃色的珠子”,在我追問“為什么”后,幼兒回答“因為一個紅的一個黃的,一個紅的兩個黃的,一個紅的三個黃的,一個紅的應該是四個黃的”。可見,幼兒知道黃珠子是依次增加一個的,但是不會用精煉的數(shù)學語言表述,我就及時回應道“你看出來黃珠子是依次增加的,每次增加一個”,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學會用精煉的語言概括現(xiàn)象,提高數(shù)學思維能力。
《簡單推理》教案 篇2
教材分析:《簡單推理》是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中的內(nèi)容,也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的內(nèi)容之一。由于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通過數(shù)學的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是一種極好的途徑。這一數(shù)學內(nèi)容包括”含有兩個條件的推理”和“含有三個條件的”,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把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xiàn)出來,并運用操作猜測等直觀的手段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實驗等活動,感受到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jīng)驗。
2、培養(yǎng)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紅、黃、藍星星各一顆(紙星星)課件、紙條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簡單 推理
一、激趣引入
1、猜神秘嘉賓
2、驗證——出示柯南圖片
二、新知教學
1、2個條件
(1)師:現(xiàn)在柯南手里有兩顆智慧星,一顆紅的和一顆黃的。
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紅星星。
你能根據(jù)這個信息確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別藏的是什么嗎?你是怎么想的?
師:盡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這樣的詞語。
教師小結推理方法:我們在進行簡單推理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提示排除一個確定另一個。
(2)快速搶答,猜一猜
課件出示:
小兔和小貓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貓,就是?
星期天小頭爸爸帶大頭兒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媽媽給他買了皮球和小汽車,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個條件
師:其實柯南帶來的星星里還有秘密呢,想知道嗎?
課件出示:紅、黃、藍星星各是一個數(shù):9、22、30
紅:我不是22
黃:我不是22,也不是9
藍:
師:現(xiàn)在你能確定嗎? 獨立思考——同桌互相說。
(2)反饋交流:
師:你覺得這里的那條信息能夠直接確定一個數(shù)?為什么第一句不能馬上確定一個數(shù)?
師小結推理方法:當我們碰到一些復雜的推理時,可以先找出關鍵句,然后根據(jù)提示排除一些情況,使問題變得簡單。
(3)如果黃星星說:我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shù)的和是3,你會從哪句開始分析。為什么?
3、送兒歌
“我是一名小偵探,根據(jù)線索猜得準,能確定的先確定,確定哪個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從這首兒歌你知道了什么?
反思:這節(jié)課,陳老師通過兩個猜測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jīng)驗,很好地掌握了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學習有趣味的數(shù)學,并讓他們及時地學以致用,這正是當前的新課程理念。老師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學生們表現(xiàn)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昂的學習熱情,營造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氣氛活躍、和諧。有了前面最簡單的推理的學習,學生學習例3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解決此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比較,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和扎實地掌握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為了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教師巧妙地設計了多重條件的推理。練習的逐漸深入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簡單推理》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背景材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簡單推理教學目標:1.經(jīng)歷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jīng)驗。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體會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教學重點:經(jīng)歷簡單推理的過程教學難點:推理依據(jù)的敘述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設計意圖一. 二.1. 2. 3. 4. 三、1. 2. 3. 4. 四談話導入:師:新學期開始班里來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壯,弟弟叫小壯,(出示課件或圖片)你能分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么?為什么?(學生可能回答不能,因為他們長的一模一樣)探索新知做出判斷師:(課件演示)現(xiàn)在其中的一個說:“我不是哥哥。”現(xiàn)在你能指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說明理由你為什么做出這樣的判斷?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班內(nèi)匯報。小結師:(小結同學們推理的過程)剛才同學們根據(jù)雙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話,判斷出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簡單推理(板書課題)。找氣球師:推理在生活中有非常廣泛的用途,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根據(jù)已知的條件對事件進行推斷。為了慶祝元旦小明、小紅、小芳每人從家里帶來了一個氣球,(課件出示三位小朋友及紅、黃、藍三個氣球)小明說我的氣球是紅色的,小紅說我的氣球不是藍色的。根據(jù)他們的對話你能說出小明、小紅、小芳各拿來了哪一個氣球嗎?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拓展應用可以在完成課本101頁的第3、4題的基礎上完成下列有趣的題目。這三組影子分別是哪組積木的投影?請連線,并說明為什么? 紅圈中的積木和哪塊積木拼合,才能成為一個和左圖一樣的正方體? 小熊、小狗、小兔的箱子分別裝有相同大小的鐵塊、木塊、棉花。你在看過蹺蹺板之后,能說出每人的箱子里都裝有什么嗎?為什么? 課堂總結,完成評價表 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引入,學生有話說,有想法與大家交流,學生的興趣就充分的調動起來。 在兒童的知識經(jīng)驗里,已經(jīng)儲備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識經(jīng)驗,所以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并能簡單說明理由。 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把活動進一步向縱深發(fā)展,容易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 兒童的生活里,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識經(jīng)驗,只不過沒有意識到這是推理的內(nèi)容而已。有許多內(nèi)容,與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在練習內(nèi)容的設計上充分挖掘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一定生活經(jīng)驗的素材,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為什么?目的在于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推理在生活中有非常廣泛的用途,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