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教案
工業教學目標:
1、理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 地位。
2、了解建國以來中國工業增長速度較快,門類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認識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 心。
3、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以及其他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我國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4、了解基礎工業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礎工業――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紡織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指導:
在"工業"一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聯系生活、聯系實際要貫穿始終 。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如在講述工業"較高的增長速度"時,既要有詳實的數據統計,又要讓學生以現實生活中的真切感受來印證。要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工廠,了解一些工業生產的流程,感受工業生產的氛圍。
新課導人:
方案①:同學們,通過"農業"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農業給人們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但大家試想:如果只有農業,人們的生活將會怎樣 ?(學生的答案會有多樣,教師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思考。)對,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光靠農業是遠遠不夠的,其他產業部門,如工業、交通、商業等都必須大力發展,尤其是工業,它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下面讓我們開始學習"工業"。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業產品的圖片:書本、紙張、文具、鍋、碗、菜刀。瓷磚、彩電、洗衣機、化肥、收割機、投影儀、計算機、玻璃、水泥板、汽車、軍艦、戰斗機……提問:同學們,上面展示的這些物品,與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工農業生產、國家建設、國防安全關系十分密切,你們知道它們是由哪一產業部門生產的嗎?(學生回答:工--用;(3)顯然,對于交通和國防建設來說,其現代化水平同樣取決于工業發展水平。因此,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 重的地位,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3.設問:由于工業生產如此重要,所以各個地區都想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工業。那么,一個地區發展工業生產時,應考慮哪些因 素的影響?(啟發學生聯系當地實際,進行簡單分析,教師進行適當補充和解釋。)
4.學生活動:簡述你所了解的一種工業生產的流程過程(可安排在組織學生參觀附近一工廠后進行)。結合實際,談一談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有什么不同。
講述"我國工業的發展"時,可采用下述方法:
1.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本p.11"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的變化"圖。提問:(1)從1978年到xx年,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速度怎樣?(較快。)其中增長倍數最大的是什么?(彩電。)(2)從這組數據的變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結論?(近幾十年來我國工業迅速發展,尤其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業發展迅速,如彩電、化纖。)
2.讓學生閱讀教材p.11的正文。教師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從課文中或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找到答案:(1)舊中國我國工業布局有什么特點?重工業主要 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區?輕紡工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工業分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3.教師小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迅速發展,工業產值突飛猛進,工業部門由少到多,并最終形成了獨立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現在我國已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門類,我國的工業產品不僅能滿足國內生產和消費的基本需要,而且許多工業產品大量出口。工業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國各省區;工業發展由沿海指向內地;在一些工業集中分布的地區形成區域性工業基地。工業分布的這種變化,在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的基礎上,促進了全國工業的發展,由沿海到內地,由城市到農村,使我國的工業布局日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