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回答四: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國主義勢力進一步延伸到中國內地。
[教師小結]同學們分析得很正確,我們把上面幾點合在一起,就是對《馬關條約》的影響的一個小結。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大片領土的割讓,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在19世紀晚期,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當時主要表現為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具體情況為(投影打出下列表格):
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簡表
國別
割占和強迫租借的地區
“勢力范圍”
德國
強迫租借膠州灣
山東
俄國
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地區
長城以北和新疆
法國
強迫租借廣州灣
廣東、廣西和云南
英國
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和附近島嶼(今統稱‘新界’),還有威海衛
長江流域,云南、廣東
日本
割占中國臺灣和澎湖列島
福建
同學們,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列強瓜分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中華民族在這時候已處于亡國滅種的關頭。中國社會各個階層都起來進行救亡圖存,我們今天將要學到的義和團運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導入語例示二]
同學們請看一組投影。
[投影顯示]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
勸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先。
男無倫,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產,
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睛俱發藍。
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發怒,仙發怨,一同下山把道傳。
非是邪,非白蓮,念咒語,法真言,
升黃表,敬香煙,請下各洞眾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傳。
兵法藝,都學全,要平鬼子不費難。
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大輪船。
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盡消然。
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見《近代史資料專刊》“義和團史料”部分)
同學們,上面這段材料講的是義和團宣傳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義和團運動的一些特點。第一句首先表明義和團的興起是因鬼子鬧中原,即其主要的目標是反帝這一點已經顯示無疑了。再一點,從里面的一些觀點來看也證明了義和團運動的斗爭目標是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比如天不下雨,義和團也歸結為帝國主義的侵略導致。還有,我們還能從中看出義和團有盲目排外的一面。比如,拆鐵道、拔線桿、毀輪船等。那么,義和團運動到底是怎樣一場運動?它是如何興起的?這場運動有什么特點?在當時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它?等等。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義和團運動及相關的內容。
[板書]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的導入框和第一目下面的內容,從中找出有關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信息。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義和團運動興起于山東,這從兩個地方可以看出,一是“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一句。二是“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一句。
關于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從“19xx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一句中可以看出,一年的時間,義和團由山東到京津,其速度是非常快的。
[教師引導]從中能否看出引發義和團運動的原因?
[學生回答]從“一些外國教會也猖狂地欺壓中國人民”一句可看出引發義和團運動的原因是外國教會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