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和英、美、法、俄、德、日、意、奧、比、西、荷《辛丑條約》
19xx年
1.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2.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3.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布置作業]
1.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的時間是
a.19xx年春 b.19xx年夏 c.1899年春 d.1899年夏
答案:a
2.八國聯軍不包括下列哪一國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奧地利
答案:d
3.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d
●板書設計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二、八國聯軍侵華
攻占天津──侵占北京
三、《辛丑條約》
1.《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主要內容
2.《辛丑條約》的危害
參考資料:
帝國主義聯合發動侵華戰爭
義和團運動興起后,帝國主義列強不斷發出武裝干涉的叫囂。19xx年4月,英、美、德、法四國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限令兩個月以內悉將義和團“一律剿除”,否則直接出兵“代為剿平”。5月25日,駐京各國公使議定聯合發出照會,脅迫清政府下令屠殺義和團和懲辦鎮壓義和團不力的官員,同時命令各國在大沽口外的海軍待命行動。5月29日,各國艦隊從大沽口派出陸戰隊闖入天津。5月30日,各國公使宣稱不論清政府態度如何,都要派兵進京。清政府提出每個使館所調軍隊不得超過30名,未獲結果。5月31日至6月2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八國侵略軍四百五十多人先后開進北京。此時駛入渤海灣和大沽口外的外國軍艦已達24艘。6月上旬,各國政府授權各駐華公使相機行事,并訓令本國在華艦隊司令聽其調遣,與各國協同作戰。6月10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組成八國聯軍,共兩千一百多人,由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率領,從天津向北京進犯。6月16日,侵華聯軍向大沽口守將羅榮光發出最后通牒,威迫中國守軍17日晨2時交出炮臺,遭到拒絕。17日晨,侵華聯軍發動進攻,全體守臺官兵與敵激戰數小時,擊沉擊傷敵艦六艘,敵軍傷亡一百余人,炮臺陷于敵手。至此,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正式爆發。
西摩爾
西摩爾(1840-1929年),英國海軍將領。1852年加入英國海軍。1857年,他作為中尉見習生,參加英法侵華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62年在上海與太平軍作戰。1863年回英國。后升為中將。1897—19xx年任英國東亞艦隊司令。19xx年6月10日,各國以保護北京使館為名,由他率領一支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軍隊組成的侵略聯軍二千余人,從天津出發,進犯北京。在楊村、廊坊等地受到義和團和清軍的狙擊,被迫后撤,退回大津。19xx年歸國。著有《我的海軍生涯和旅行游記》。
瓦德西
瓦德西(1832-19xx年),德國軍官。1870年普法戰爭時為上校參謀長,1888年至1891年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1898年任陸軍總監。19xx年晉升陸軍元帥,同年9月來華擔任八國聯軍總司令,11月抵北京,殘酷鎮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縱兵在京城等地大肆劫掠。19xx年6月回國。八國聯軍在中國遭到義和團的英勇抗擊,使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徹底破滅。瓦德西在寫給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報告中承認:“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轉引自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主編,第5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