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回答二:以海關稅收作為擔保,那就是說,如果不能按時付清賠款,海關稅收就會落到外國人手里。那也就意味著海關成了清政府為外國人辦的收稅機關。
回答三: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是愛國的行為,作為一國的最高政府,不僅不支持群眾的愛國運動,反而嚴禁人民反對外來侵略,那說明這個政府是一個外國人的政府,人民應當起來把它推翻。
回答四: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這等于自己解除武裝,國內一旦有反帝活動,帝國主義就可以派兵迅速鎮壓,清政府這一舉措,無異于引狼入室。
回答五: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這就等于在中國國內又設立了一個國家。帝國主義可以把此作為侵略中國的前沿陣地。
[教師小結]在同學們回答的基礎上,我們把《辛丑條約》的危害總結一下。
[板書]2.《辛丑條約》的影響
[教師分析]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當時規定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這是列強對中國空前規模的勒索;為支付這筆巨額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除此之外,對于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員,有“即行革職,永不敘用”的規定,這不僅束縛了中國人民的手腳,便于列強宰割欺凌,而且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侵略的幫兇。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這使得外國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于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使館界”的設立,實際上是一個“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清政府完全處于列強的控制之下,成為“洋人的朝廷”。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集體來讀一下本課最后一段關于《辛丑條約》的影響的敘述。《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歸納]同學們,我們講鴉片戰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到《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們所學習的《辛丑條約》的簽訂,即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教師布置]下面請同學們設計一個表格,把《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作一下對比,內容應包含條約簽訂的國家、時間、主要內容、影響等。通過表格,能明白中國是怎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這就是我們的基本要求。
(教師等學生都把表填好后,再把示范表格掛出來,能起到幫助學生糾錯的作用。對于學生所設計表格的樣式,則應不拘一格,能填對就行)
條約名稱
簽訂時間
主要內容
影 響
中英《南京條約》
1842年
1.割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銀元3.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協定關稅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
1.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4.增辟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