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
a、馮子才 b 、鄧世昌 c、丁汝昌 d、左宗棠
變式練習:1894年9月,中國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的第一次交鋒是 ( a )
a、黃海海戰 b、威海衛海戰 c、馬尾海戰 d、東海海戰
問題二:中日《馬關條約》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使學生了解《馬關條約》簽訂后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師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教師適當補充一些歷史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問題1:關于《馬關條約》具體講了哪些史實?
1)時間:1859年
2)雙方代表:李鴻章(中方) 伊藤博文(日方)
3)內容:①割讓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及附屬島嶼給日本。 (割三地)
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更多的主權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賠兩億)
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刺激了帝國主義刮分中國的野心
③.增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開四口)
中國民族經濟危機嚴重
④規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攫取廉價的勞動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
4)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強。
問題2:說一說《馬關條約》給中國社會帶來哪些嚴重危害?
《馬關條約》有利于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臺灣大片領土割讓,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問題3: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有哪些?
1、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后。
2、北洋艦隊最高指揮李鴻章戰和不定,貽誤戰機,妥協退讓,導致中國戰爭中被動挨打,一敗再敗
3、慈禧太后忙于籌備萬壽慶典,軍備不足,裝備落后。
4、日本侵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在兵力對比上要略勝中國。
問題4:1895年有人寫的對聯思考:“中國臺灣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中國臺灣是中國的領土,為什么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干什么?這兩件事聯系到一起,說明什么問題?
“頤和園又搭天棚”是指以慈禧太后、李鴻章為首的投降派茍且偷安,國難當頭,慈禧生日,還搞什么“萬壽盛典”,這一小撮腐敗、賣國的人主持國家政權哪有不敗之理。
例題二:下列哪個條約中規定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 d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璦琿條約》 d、《馬關條約》
變式練習:《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 ( c )
a、開始進入到半殖民地社會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社會的深淵
五、本課小結[
甲午中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次深重的民族災難,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兩次鴉片戰爭,下啟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是民族危機最嚴重的時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積貧積弱現象徹底暴露,亡國之禍迫在眉睫。但又恰恰是這場戰爭,促成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前所未有的民族覺醒,人們紛紛以自己的方式來挽救自己的中華,危機同時又是轉機。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