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近代工業(yè)的興起教學案
張謇的常樂鎮(zhèn)老鄉(xiāng)、同學黃士高,原是張府門館,為人忠厚,善強記詩、傳,能背誦《康熙字典》,還有一手寫方塊字似鉛字的絕技,張謇稱他“兩腳書櫥活字典”,故函電公文由其謄寫、校對居多。后轉入南通師范任教兼任舍監(jiān)。學校規(guī)章制度由校長張謇親訂,教導主任于敬之,顧公毅負責教育,舍監(jiān)負責執(zhí)行監(jiān)督制度。黃士高執(zhí)紀十分嚴肅認真。有一次張謇到校了解教育情況,聽取于、顧及幾個教師匯報,大大超過了熄燈時間,黃挨進門去將燈熄滅,并對張謇說:“這個規(guī)章制度是你訂的,你們自己不遵守,下邊的事就不好辦了。”匯報工作就此停止。事后大家都批評黃士高太沒有禮貌了。到了學期結束,按慣例開會討論調整教師、任課時,于、顧兩人認為黃太固執(zhí)呆板,不懂人情不通世故,特別是對張謇太不尊重了,提出對黃士高不可再任用,大家也一致同意。張謇聽到后發(fā)表了不同看法:“黃士高為人不能圓通活變,十分呆板是其所短,但也有長處,就是盡忠守則,對工作負責,這一點上大家都要向他學習,這就是取長補短呀!再說制度既訂,學生、老師、校長也都該一樣遵守。”由此黃士高仍被留用。
詹天佑的故事
在中國鐵路發(fā)展史上,詹天佑是第一位中國鐵路工程師。在他的領導下,自力更生,奮發(fā)拼搏,戰(zhàn)勝千難萬險,成功地建成了我國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這是我國鐵路建設的一座最偉大的里程碑。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工程師,他的銅像至今巍然矗立在青龍橋車站,人們經過這里,都會肅然起敬,無限緬懷他的豐功偉績。
詹天佑從小痛恨帝國主義,立志為振興中華而獻身。1872年,12歲的詹天佑赴美留學,發(fā)憤刻苦學習,于1881年學成回國,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鐵路事業(yè),當時我國修建的每一條鐵路,無不滲透著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常年奔波在野外山嶺,和工人們同吃同住,風餐露宿;他在洋工程師面前從不低頭,創(chuàng)造了使帝國主義為之感嘆地偉大成績。如今,我國的鐵路四通八達,飛速發(fā)展,提速再提速,正在向著現(xiàn)代化加速前進,而我國鐵路事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者、開拓者就是詹天佑。他的愛國、拼搏和奉獻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人。我們要追隨這位偉大的愛國工程師,為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建設現(xiàn)代富裕的祖國而奮斗、獻身。
在這里,我給大家講幾個有關詹天佑的故事。
12歲赴美留學
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于1861年4月26日(農歷3月17日)出生在廣東南海縣,他的父親詹洪原是一個茶商,因英、法帝國主義的侵略而破產,只能靠種田維持一家生活。
詹天佑從小就從大人那里聽到許多關于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統(tǒng)治者的腐敗無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愛國的種子。
詹天佑七、八歲的時候,被送到私塾里讀書,但是,他對那些《四書》、《五經》不感興趣,而喜歡擺弄一些機械。他經常用一些撿來的小螺絲釘、小齒輪、舊發(fā)條做玩具,還用泥巴捏輪船、起重機,許多小伙伴都成天追著他一塊玩。在上學的路上,他經常站在工廠外面,觀看里面的機器,運貨車,琢磨來,琢磨去,常常忘記了上學。有一天,他看著家中墻上的掛鐘出了神。那掛鐘為什么會嘀嗒嘀嗒走個不停呀?為什么會打點呀?想著想著,他就動手把掛鐘拆開,想看個究竟。可是,再想按原樣裝起來的時候,怎么擺弄也裝不好了,急得他滿頭大汗。父親看見,雖然有些生氣,還是領著他到縣里的鐘表店,讓他仔細看工匠怎么拆裝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