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近代工業的興起教學案
詹天佑選定關溝線路。
修建京張鐵路,最困難的是從南口到青龍橋這一段。主要是山勢陡峭坡度高,還需要修很長的隧道。詹天佑作為總工程師每天騎著毛驢,親自與工程技術人員去實地進行勘測。不管天氣多么惡劣,有時狂風大作,有時暴雨不斷,他總是身背標桿和測量儀,奔波在崎嶇的山間小路。暴雨襲來,他和大家一起躲在崖石下,等天晴了,繼續勘測,吃了不少苦。
詹天佑帶領工程技術人員,歷盡艱險,前后勘測了三條線路。一條是關溝線。這條線路從南口至岔道城,長22公里,經過居庸關、青龍橋、八達嶺,盡是懸崖峭壁,坡陡路險,工程量大,而運輸量有限。第二條線路是熱河線,從青龍橋繞過八達嶺,轉向東北方,經十三陵到延慶。這條線路雖然長出15公里,但坡度較平緩,也無需開鑿八達嶺那樣長的隧道,但要專門修一條運料的路,費時費錢。第三條路就是現在修成的豐沙線,從西直門往西,繞過石景山,經三家店,到沙城附近出山到張家口。這條線路比較理想,但山勢更加峻峭,坡度小但要修隧道65孔,工程費用較高。經過反復比較,最后,詹天佑采用了關溝線路。
雙機車“之”字線
京張鐵路穿過崇山峻嶺,坡度很大。按照國際的一般設計方法,鐵路每升高1米,就要經過100米的斜坡。為了縮短線路,降低費用,詹天佑設計的線路則是每提高1米,僅需修33米的斜坡。不過,這樣坡度大了,火車爬山就更加吃力。怎樣使列車這龐然大物順利開上山,詹天佑整天開動腦筋思索著。
有一天晚上,詹天佑苦思冥想列車爬坡的方法,到了夜深還未休息。他的妻子和女兒陪伴他畫圖設計。夜深了,屋子里很冷,女兒手指凍得有點僵硬,一不小心,將冰涼的剪刀掉在了地上。詹天佑聽見響動,從凝思中驚醒過來。他看著掉在地上的剪子,突然大聲叫道:“有了!有了!”他的妻子和女兒莫名其妙。詹天佑非常高興的說:“八達嶺的鐵路可以仿照剪子那樣修建,火車一折一返地往上爬,不就可以翻山越嶺了嗎?”后來,青龍橋那段鐵路修成了“之”字形線路,火車一曲一折的輕輕松松爬上了山。當地人把這段鐵路稱之為“剪子嶺”。
戰勝千難萬險鑿通隧道
19xx年12月12日,京張鐵路正式開工。在豐臺,詹天佑親手掄起大錘釘進了第一枚道釘。成千上萬的人歡呼,道賀。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開工了。
修建京張鐵路,談何容易。崇山峻嶺,爬坡鉆洞,又沒有機械設備。這還不說,清廷的達官顯貴刁難阻擋,洋人造謠拆臺,詹天佑面臨的是千難萬險,內外夾攻。但是,一心愛國,決心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詹天佑毫不畏懼,堅信京張鐵路一定能夠建成。
硬闖貴族墳,鐵路通南口。京張鐵路終于開工了,但困難重重。當時,中國非常落后,修鐵路沒有機械,連運送鐵軌的車輛都沒有。開工以后,頭根鐵軌都是詹天佑和工人們推著平板車運到工地的。當路軌鋪到清河鎮廣家墳地的時候,碰到了一個硬釘子。原來,這廣家墳地的主人曾任錦州道臺,與恭親王載澤的孫女結親。廣家依仗皇親的勢力,雇人臥軌,阻擋鋪軌。而廣家墳地附近,還有慈禧太后父親墳,鄭王墳、太監墳。左避右閃,鐵路無法通過。恭親王堅持要鐵路改線,并愿出銀酬謝。詹天佑哪里肯答應,他認為這是變相賄賂,寧可辭職也不能更改線路。正在這時,恭親王出洋回來遭到革命黨狙擊,嚇得不敢出門,無心再過問廣家的事。廣家只好應允鐵路從墓地圍墻外通過,但提出為保護風水,必須在附近挖一條小河,派三品官 設祭,還要立碑紀念。工程隊人員覺得這是無理取鬧,詹天佑為修通鐵路,答應派人去廣家墳院拜祭,立碑之事不予理睬。克服了重重困難,京張鐵路首戰告捷,19xx年9月3日,通車到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