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②在第二板塊“列強罪行”中,可做如下處理:
a.講“火燒圓明園”,可采用說看議的形式進行。說,即教師的解說:圓明園不僅是中國封建時代建筑藝術的結晶,且為世界罕見的博物館和藝術館,其被西方稱為“萬園之園”,可謂當之無愧(詳細內容見資料)。讓圓明園這精湛藝術的寶庫在學生腦子里占據先入為主的位置。看,即放一段《火燒圓明園》的錄像,讓學生產生對圓明園的直觀印象。通過視覺,目睹侵略者的野蠻、貪婪與罪惡。通過聽、看活動加深對侵略者罪行的痛恨。議,即讓學生發表議論,談談感想,引導學生痛責思恨、激發愛國情緒。
b.對沙俄割地行徑,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
教學手段可利用一圖一表,先“以表帶圖”(看表識圖),后“以圖代表”(采用地理方位的識記法)。
③第三板塊,可采用連環提問法:為什么中國會遭到如此的劫難,主觀原因是什么?(聯系“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內容:清政府的腐敗,一再妥協退讓,造成中國局勢急轉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應?(引出太平天國農民運動)農民政權抗擊的目標是什么?結果怎么樣?最后教師可把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間、侵略者、主要內容及結果做個小結,這樣層層歸納,步步鞏固,使學生了解,由于二次鴉片戰爭主權再喪失、領土被強占,是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此外鞏固兩次鴉片戰爭的內容,對掌握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五大侵華戰爭知識的完整性做好鋪墊。
活動與探究
動腦筋
根據《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敘述沙俄侵占我國北方領土的情況,比一比,看誰敘述的更清楚、準確、全面。
這個題目課結合到“譴責沙俄割土占地”中進行。學生可示圖解說(《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
練一練規定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是?
參考:英法聯軍劫焚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搶劫三天。這群貪婪兇殘的強盜,把園內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動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毀壞。英國《泰晤士報》的隨軍記者從北京發回的通訊寫道:“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后,誰也不知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鑲有珠玉的時計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一個名為赫里斯的英國軍官,第一次搶到一個縷金花盆,盆中栽著一株高1英尺的黃金樹,樹上掛著以紅玉為核心的藍寶石果子。他將這個金花盆和其他寶物,裝了七大筐,歸為己有。第二次,他又搶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寶物。10月11日,英國侵略者又組織了一支1200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的龐大搶劫隊,再次洗劫圓明園。10月18日清晨,英國騎兵團3500人,開進圓明園,手執火把,到處縱火。據當時記載:“傾刻工夫,幾十處地方,都冒出了一縷縷的濃煙密霧,……不久這縷縷的煙,聚成一團團的煙,后來又集合為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往外爆發出來,煙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廟宇、宮殿、古建筑,被視為舉國神圣莊嚴之物,其中收藏著的歷代富有皇家風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