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大政方針
2.對臺基本方針
3.八項主張
日益密切的交往
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用課件播放歌曲《爸爸的草鞋》,畫面反映了xx年四五月份,連戰、宋楚瑜大陸行。
提問:同學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看到了一幕幕熟悉的畫面,誰能說出這首歌反映了什么事件?
回答:連戰、宋楚瑜大陸行。
伴隨著臺海堅冰的融化,我們步入了兩岸關系的和解之春,今天讓我們借著這縷暖風,也來探討這一熱門話題──海峽兩岸的交往。
(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教師用課件出示自學題目,學生帶問題閱讀教材,整理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介紹一下臺灣省的地理位置,為什么說中國臺灣是祖國的寶島?
中國臺灣問題是怎樣形成的?
各個時期黨和政府對中國臺灣的重大政策。
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
(三)匯報交流,整合信息
學生匯報自學成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整合信息,合作學習。
1.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出示《中國地圖》)
提問:請同學們看地圖,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臺灣省的地理位置?
回答:臺灣省地處我國東南,與大陸隔中國臺灣海峽。
提問:提到中國臺灣,我們往往情不自禁地稱之為──“祖國的寶島”,請同學們細細品味“祖國的寶島”一詞,它包含哪些含義?
回答:一是說這是中國的領土,二是說這是一方寶地。
提問:好,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史實證明中國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么說中國臺灣是一方寶地?
回答:(見學生演示課件1)總結為一首詩──《同根源》(衛溫赴夷洲,成功收中國臺灣。隋通流求島,元設巡檢司,清置中國臺灣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華。)
中國臺灣美麗富饒,物資豐富,人杰地靈。
2.中國臺灣的重要性
教師總結并提出下一步探討的問題:
同學們的介紹十分全面,有些內容令我們耳目一新,大開眼界。你們用大量的史實驗證了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祖。說到祖國寶島臺灣,我不禁想起這樣一句歌詞:“日月潭碧波在胸中蕩漾,阿里山林海在耳邊震響。”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不論是秀美的風光還是誘人的水果都對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為。但是中國臺灣作為祖國的寶島,它的魅力不僅與此,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國臺灣對祖國有多重要?
學生回答:中國臺灣是中國21世紀的生命線。
政治方面:中國臺灣回歸有利于維護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與安定;反之,則會助長西藏、新疆等地民族分裂勢力的反動氣焰。
經濟方面:兩岸的經貿利益;涉及領海及海洋經濟專屬區的劃定,從而涉及石油開采等經濟利益。
軍事方面:從戰略角度講,作為中國第一大島,中國臺灣扼守著中國的東南門戶。
國際地位:和平統一中國臺灣是維護國家統一、捍衛民族尊嚴的大事,關系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
教師總結并提問: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們認識到中國臺灣這方寶地關系著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與安定,關系中國未來的前途與命運,這是一塊舉足輕重之地。然而今天它卻成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問題,即中國臺灣問題。請同學們回憶中國臺灣問題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回答:內戰的遺留問題,屬于中國內政問題。
各個時期黨和政府對中國臺灣的重大政策。
教師: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歷屆政府都把實現海峽兩岸統一作為神圣使命,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和收集的資料填充下面表格,歸納出黨和政府對中國臺灣的大政方針是什么?
學生填表并總結出黨和政府對中國臺灣的大政方針是:和平統一。
黨和政府對中國臺灣問題的政策
時 間
政 策
新中國成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