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案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和平 掌 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汪辜會談”及“九二共識” 力訓練過程方法 歸納分析認識趨勢從課本中歸納兩岸關系從隔絕到交往日益密切的變化,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處理資料史論結合結合教材與其他課程資源,證明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并且在國際上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黨情感中共從客觀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地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是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 唯物史觀歸納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實際, 聯系港澳回歸后的發展,認識到中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樹立起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 反對體驗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堅決反對分子的分裂活動教學重點 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教學難點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課前導學①指導學生收集有關證明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史料和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②學生收集資料并制成電子演示文稿。教學滲透點①通過對“中國臺灣地理狀況”的學習,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滲透。 ②通過對史實的描述,提高學生語言概括、口頭表達能力。③根據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 ④通過上網搜集和查詢資料和制作電子演示文稿,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 教學資源①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級下冊)。 ②自制多媒體課件 。③網站資料。 過程設計(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用課件播放歌曲《爸爸的草鞋》,畫面反映了XX年四五月份,連戰、宋楚瑜大陸行。提問:同學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看到了一幕幕熟悉的畫面,誰能說出這首歌反映了什么事件?回答:連戰、宋楚瑜大陸行。伴隨著臺海堅冰的融化,我們步入了兩岸關系的和解之春,今天讓我們借著這縷暖風,也來探討這一熱門話題──海峽兩岸的交往。(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教師用課件出示自學題目,學生帶問題閱讀教材,整理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1.介紹一下臺灣省的地理位置,為什么說中國臺灣是祖國的寶島?2.中國臺灣問題是怎樣形成的? 3.各個時期黨和政府對中國臺灣的重大政策。 4.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三)匯報交流,整合信息學生匯報自學成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整合信息,合作學習。1.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出示《中國地圖》)提問:請同學們看地圖,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回答:臺灣省地處我國東南,與大陸隔中國臺灣海峽。提問:提到中國臺灣,我們往往情不自禁地稱之為──“祖國的寶島”,請同學們細細品味“祖國的寶島”一詞,它包含哪些含義?回答:一是說這是中國的領土,二是說這是一方寶地。提問:好, 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史實證明中國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么說中國臺灣是一方寶地?回答:(見學生演示課件1)總結為一首詩──《同根源》(衛溫赴夷洲,成功收中國臺灣。隋通流求島,元設巡檢司,清置中國臺灣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