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 教案(精選5篇)
洋務運動 教案 篇1
第1課 洋務運動 教案
【課標要求】
掌握以及洋務運動興起的目的、時間、代表人物洋務運動中興辦的軍用、民用工業;通過講述洋務運動的一些史實,評價洋務運動。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理解洋務運動興起的原因和目的;記住洋務運動興起的時間和代表人物;了解洋務運動主要內容;掌握洋務運動中興辦的軍用、民用工業;說出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歷史作用。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分析洋務運動發生的原因和目的,培養學生從已學過的知識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關信息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論證的能力;通過組織課堂辯論,評價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培養學生將歷史事件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評論的能力和創新思維、敏捷答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洋務運動,使學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國,中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進程,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化意識;通過評價洋務運動歷史地位的辯論,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科學價值觀念,人文價值觀念和人類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吸取洋務運動留下的歷史經驗教訓。
【重點難點】
一、重點:洋務派興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評價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二、難點:如何組織好課堂辯論
【授課類型】新課。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問題探究法多法結合。
【教具(媒體)】計算機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課件播放記錄片《鴉片戰爭》和《黃海戰役》片段,教師引導過渡)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兩場戰役中清軍使用的武器和艦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繼續引導)為什么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清軍的裝備會有這么大的變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統治者為什么會一反常態,運用西方的軍事裝備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新課題的學習. (出示課題《洋務運動》)
學習新課:
教師先解釋什么是洋務運動? (出示課件:洋務運動是指19世紀60-90年代清朝內部一些開明的官僚掀起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一場自救運動)這些開明的官僚在當時被稱為洋務派. (教師過渡提問)洋務派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興起的?他們為什么主張學習西方呢?請同學們思考.
一、洋務派的產生(課件出示標題)
(出示表格指導學生看書填表)
背景 目的 時間 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洋務 內憂外患 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的統治 19世紀60-90年代 奕訢 曾國藩 左宗棠
運動 李鴻章 張之洞
(生作答后,教師強調)清廷當時的情況四個字形容內憂外患.內憂——太平天國運動動搖清王朝的統治不得不調整;外患——西方列強威脅清廷的統治內外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導致清朝統治政策的重大變革,于是出現了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目的一是解除內憂外患,二是想實現強兵富國,最終目的是維護清朝的統治,所以說洋務運動的性質是晚清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 也正是因為這樣,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但只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而沒學習西方的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治標不治本,為其最后的命運埋下伏筆。
(教師過渡)接下來我們共同來看看洋務派具體怎樣學習西方的?
二、洋務派興辦的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課件出示標題)
1 、洋務派興辦的軍用工業(課件出示標題)
(教師提問)為什么洋務派首先興辦的是軍用工業?(課件出示李鴻章的一段話)“查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于是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課件展示洋務派軍用工業分布圖,教師強調)洋務派興辦的軍用工業的代表:1861年,曾國藩創辦安慶軍械所,是洋務派第一個軍事工業;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以后,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是當時設備最齊全的船舶制造廠。
(過渡)創辦軍事工業,需要巨額經費,但當時清政府對外支付賠款,對內鎮壓人民起義都要大量經費,政府財政面臨枯竭。洋務派看到外國資本主義以工商致富,認為“求富”是“自強”的先決條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
2、洋務派興辦的民用工業(課件出示標題)
(教師強調) 洋務派興辦的民用工業是為軍用工業服務的,并不投入市場創造利潤,其中代表性的企業有: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派的第一個民用工業。以后,李鴻章還創辦了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了湖北織布局,1890 年,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是當時最大的鋼鐵廠。
(教師提問)洋務派興辦的這些企業勢力如何呢?(課件出示材料)“洋務派在辦洋務洋務運動的整個過程中機器主要靠進口,技術人員主要聘請洋工洋匠,他們在受聘期間挾技居奇,惟利是圖,如崇厚籌辦的天津機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務,委托英國人總管,籌備了三四年,耗資不少,但進展不大。”這說明洋務派在辦洋務洋務運動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要辦洋務還要培養自己的人才.接下來再看看洋務派是如何培養人才的.
3、洋務派的教育舉措
(學生回答,教師強調)主要的舉措有創辦新式學堂,所謂“新式”就是學習西學 .1862年設立的京師同文館,是中國第一個外語學校.這是在文化領域里前所未有的事.另外還有派遣學生出國留學,直接接觸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通過這些途徑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軍事、外交人才.如學生熟知的嚴復、詹天佑.
(過渡)洋務派辦洋務的目的是強兵,接下來在看看清政府籌建的海軍.
4、籌劃海防
1874年,洋務派提出建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軍的建議,xx年之后,三支海軍初具規模。其中北洋海軍在李鴻章一手把持下,發展最快。北洋海軍是洋務運動中花銀子最多的項目,是清政府“自強新政”的標本和支柱!
(過渡) 洋務派興辦洋務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結果如何呢?請同學們看以下材料:
(課件出示材料)
材料一:洋務運動中幾項內容的后果。
(1)北洋海軍于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覆滅,它的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2)福建海軍于1884年馬尾海戰中覆滅。與此同時,福州船政局也被法國艦隊摧毀。
(3)上海輪船招商局,在1884年中法戰爭發生和1894年中日戰爭發生時,兩次押售給外國,以求庇護。以后分別贖回,兩進兩出,虧損甚巨,使洋務派為“求富”辦的第一個企業,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4)開平煤礦,19xx年被英國侵略者奪去。
材料二:洋務派開辦的民用工業中,除官辦形式外,大多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這樣,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資于新式企業,他們的資金成為“商股”。毛澤東說:“還在十九世紀的下半期,……就開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資于新式工業。到了同世紀末年和二十世紀初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開始了初步發展。” (學生看材料后進行分組辯論,正方: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餓;反方:洋務運動的消極作用是主要的)
三、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最后教師總結)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它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生產方式,第一批近代企業在中國出現了;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員;在客觀上對本國封建經濟起到了一定的解體作用,從而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工業的興辦,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務派把學習外國做為一種國策,雖然,他們只學了些皮毛,但開創了向外國探求富強之路的先河,為后人留下了富民強國的經驗和教訓。 洋務運動也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課堂小結】
。ㄕn件顯示知識概要,教師概略講述)洋務運動是指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一場自救運動。在此期間洋務派興辦了許多軍用民用工業,新式學堂,還籌建了三支海軍,雖然最終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卻促進了中國的發展. 洋務派把學習外國做為一種國策,雖然,他們只學了些皮毛,但開創了向外國探求富強之路的先河,為后人留下了富民強國的經驗和教訓。
【練習鞏固】
一、選一選
1、洋務派辦洋務的目的是 ( )
、俳獬齼葢n外患 ②實現強兵富國 ③發展國內經濟 ④維護清朝的統治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不是洋務派興辦的軍用工業的是 ( )
a.安慶軍械所 b.輪船招商局
c. 江南制造總局 d. 福州船政局
3.下列不是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的是 ( )
a. 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 在客觀上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c.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d. 培養了一批近代技術工人
二、拓展延伸
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們是生活在19世紀六七年代的一群非常有思想的年輕人,有心為國家強盛作點貢獻,而清廷的最高統治者慈禧也認識到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延續自己的統治,向你咨詢意見,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怎樣改革才能使國家迅速走向強大?
洋務運動 教案 篇2
新編教材《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二章“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共有8節,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這個階段,是中國近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國社會的政治格局、經濟結構、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中國人民的抗爭;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加劇等方面內容。頭緒多,內容豐富。《洋務運動》是本章的第二節。洋務運動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產生,進行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實踐,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對中國社會的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學習本節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國近代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以及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抵御外來侵略等內容。
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基礎知識: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和理解洋務派、頑固派、洋務運動的時間、主要代表、口號、主要內容,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等基本內容。
2、加強思想教育:通過對洋務運動發展過程的了解,認識順應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過理解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意識。
3、強化能;力培養通過對洋務運動產生的背景的歸納,培養學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過對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對比,培養學生比較事物異同的能力;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導讀—共析—鞏固”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教師以設疑、析疑為主;學生以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為主。在師生多邊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
1、問題導讀:教師依據教材,設計了幾個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
、傺髣者\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有什么不同?
、跉w納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
、垩髣者\動為什么會破產?如何評價洋務運動?
2、異同比較:
、僭陂喿x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洋務運動的背景:
a、內憂外患,為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b、外國技術逐漸傳入;
c、慈 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
d、總理衙門的推動。
、趲熒餐治鲅髣张珊皖B固派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a 、不同點:對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態度不一樣;
b、相同點: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
(3)補充說明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3、學生歸納:檢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筆記,對洋務運動的“分期、口號和主要內容”是否完整歸納出來,并請學生簡要回答:(1)兩個階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強”;70至90年代“求富”。
。2)主要包括創辦軍事工業、創辦民用工業、籌劃海防、舉辦新式教育等四個方面。然后教師扼要地點明軍事工業的性質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業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
4、深入分析:依據教材內容的提示,要求學生結合已知知識,對洋務運動破產的四個原因展開分析,重點理解“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就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進一步認識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和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是推進中國近代化進程的障礙。
5、客觀評價:洋務運動最終是破產了,但它對中國近代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引導學生客觀地、辯征地對洋務運動加以評價,這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重在提示:要從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方面去分析;切入點是洋務運動的目的、實踐及其影響。6、練習鞏固:
小結:目的——主要內容——結果布置作業:P39問答題第二題、P40閱讀與思考
洋務運動 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掌握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對洋務運動的評價;通過對洋務運動的分析,評價,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全面、發展地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老師講解洋務運動的知識重點,難點;組織學生運用分組討論評價洋務運動,通過分析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學會從圖片等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教學重點:洋務運動的內容
教學難點:洋務運動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1分鐘)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又受到太平天國運動的沉重的沖擊,統治已是風雨飄搖,面對殘酷的現實,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分化,一部分有識之士為了富國強兵進行了近代史的探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所要學習的內容:洋務運動。
二 洋務運動的過程和內容
首先學生帶著以下問題看總理衙門部分 (2分鐘)
看第一段和小字部分的“自強”的雙重含義,思考洋務運動的含義
從李鴻章的奏折中找出相應歷史信息,思考洋務運動發生的背景條件;
從知識鏈接中從“夷務”到“洋務”的轉變說明了些什么問題。
從對總理衙門的相關介紹找出其職能,影響和地位。
老師問答學生上述問題,通過ppt展示相關內容和答案(10分鐘)
洋務運動的定義:
十九世紀后半期,面對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尋 求自強振興的自救運動
洋務運動發生的背景和條件:
背景:1、西方軍事力量的沖擊
2、借師助剿中的認識
3、寓華西人的勸誘
4、外資的刺激
5、軍購的失。喊⑺贡臼录
條件:1、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外和好局面
2、湘淮軍的成立及地方士紳的支持
3、同治中興,政局穩定。
夷務到洋務反映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對洋人觀念的改變,從不對等地位逐漸上升為平等的外交。
總理衙門的職能,地位和影響
職能:主管一切和外國發生聯系的事務
地位:準外交機構;洋務運動最高行政機構
影響:清朝中央機構的半殖民地化,以后逐漸成為清政府另一個綜合性的中樞機構
學生繼續帶著問題看從“自強”到“求富”和京師同文館(3分鐘)
洋務運動前期和后期口號是什么,轉變的原因
洋務運動創辦了哪些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這些工業的地理位置
思考洋務運動軍事工業和和民用工業的性質有什么不同
洋務運動在培養人才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老師問答學生上述問題,通過ppt展示相關內容和答案(15分鐘)
洋務運動前期和后期口號
前期:“自強”。后期:求富
軍事工業的性質和影響
地主階級主導創辦的封建性質的企業
一定程度抵御外國入侵,軍事近代化開端
民用工業的性質和影響
官督商辦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抵御外資入侵,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誘導民族工業誕生。經濟近代化
洋務運動在培養人才方面措施
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教育近代化
洋務企業分布的特征極其原因
三、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如何評價洋務運動(9分鐘)
洋務派為了振興清王朝,采取了創立軍工廠,建立海軍,創辦了民用企業,創辦了新式學堂,還派遣留學生出國,但是隨著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洋務運動也宣告破產,這僅僅是軍事方面原因嗎?結合剛才學過的課本知識和以前學過的知識,請找出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以及如何評價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1、中體西用的制度
2、官辦企業的問題
3、外國人才的攜技居奇
4、全球的軍備競賽
5缺乏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
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洋務運動只是掌握實權的封疆大臣為首進行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管理制度落后,生產效率低下,封建體制注定洋務運動不可能走向成功。嚴重依賴外國資本和技術,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地主階級不可能挽救中國的民族危機,實現獨立自強
四、縱橫聯系(課后思考)
戊戌變法,明治維新
板書設計
洋務運動
定義
背景
內容
總理衙門
軍事工業(19世紀60——70年代)
創建三只海軍
民用工業(19世紀70——90年代)
培養人才(新式學堂,留學生)
評價洋務運動
縱橫聯系
明治維新,戊戌變法
洋務運動 教案 篇4
第六課 洋務運動教案
第一部分:教案內容
【教學設計】
教學思路:
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感知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辦洋務以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為目的。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籌劃海防、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雖未達到求富,但卻使中國邁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從而由感知歷史到逐步積累歷史知識,進而培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法,以及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善于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從多種途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對洋務運動的評價等歷史基礎知識。
通過對洋務運動的分析,使學生認識: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但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從而對學生進行辯證發展地看待歷史事物的教育。
二、過程與方法
重點:洋務運動的概況。
難點: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借以自強求富。他們既要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又阻擋不了外國的侵略,結果導致洋務運動的破產。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本國封建經濟起到了一定的解體作用,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教學流程】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所謂近代化,就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而洋務運動則是中國走向近代化的開始。
同學們請看本課導入框中的內容?蛑兄畧D是洋務運動期間,由中國工匠獨立制成的鐵甲艦“平遠號”。它的性能不亞于北洋艦隊從外國購買的“遠”字號戰艦。在甲午海戰中,“平遠號”一炮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水雷室,震驚敵艦。那么,什么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又有哪些?這是我們在本課中將要學習到的內容。
為什么會興起洋務運動?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28頁第一段的內容。
答: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外交困。統治集團內部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兩次鴉片戰爭都以清政府的妥協投降、簽訂不平等條約而告結束。兩次鴉片戰爭中國的失敗,驚醒了地主階級中一些較先進、開明的人士。他們認識到了列強的船堅炮利是導致兩次戰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開始拋棄原有的夜郎自大的觀念,逐漸地向西方靠攏。他們開始用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方式來試圖挽救清朝的統治,鎮壓人民的反抗。這部分人中有的成了后來的洋務派。在他們的努力下,洋務運動興起于中國的大地上。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28頁第一段的內容,從中找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
答:在中央是恭親王奕訢,在地方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
洋務派是當時清朝地主階級中較開明的一派,他們是在長期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對洋槍洋炮的作用有了親身的體會。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他們逐漸認識到中國正面臨著幾千年來的“大變局”,傳統的一套措施已經不能應付新的形勢,認為必須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長技”,才能挽救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擔任封疆大吏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在中央政府中獲得了恭親王奕訢的支持。他們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技”的認識,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六十年代初,他們所看到的“長技”,僅僅是船堅炮利,因此大力引進軍事裝備和軍工生產,創辦制造局、船政局等。后來,他們進一步認識到經濟力量是軍事力量的基礎,“必先富而后能強”,于是著手建立近代工礦交通企業。
問:洋務運動主要打著什么樣的旗號進行?
答:“自強”、“求富”。
問: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洋務派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洋務派在創辦軍事工業的同時,又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主要有上海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務派又籌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洋務派在各地開辦了一些科技學堂和軍事學堂,培養了一批近代外交、軍事和科技人才。
同學們從上面的回答中,能否得出“洋務”的含義?請大家討論一下。
答:“洋務”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務,它包括軍事、民用工業的創辦、訓練新軍、派遣留學生等,后又擴展到修路、開礦、辦廠等。
請同學們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說明洋務運動主要內容之間的聯系。
答: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到了七十年代,又以“求富”為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以彌補軍事工業發展中面臨的資金、燃料和交通等方面的問題。為了培養洋務人才,洋務派又開辦了一些科技學堂和軍事學堂,培養了一批近代外交、軍事和科技人才。
問:洋務運動到什么時候結束?結束的標志是什么?
答:洋務運動到19世紀90年代破產,以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威海衛之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為標志。(板書)
背景:清朝內外交困
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李左張
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洋務運動 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口號 前期:自強
后期:求富
創辦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
創辦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內容 籌劃海防: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培養人才(創辦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
下面,我們介紹一個代表——江南制造總局。
江南制造總局:1865年,李鴻章購買了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記鐵廠,該廠是當時“洋涇浜外國廠中機器之最大者”,能夠制造輪船及槍炮。他將這座鐵廠與原來丁日昌、韓殿甲分別主持的二所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總局(簡稱“滬局”)。1867年,該局由虹口遷至上海城南高昌廟,規模大為擴充。滬局的生產主要有五項:一是槍支,二是大炮,三是彈藥,四是鋼鐵,五是造船。從1869年后,滬局每年有固定的經費來源, 1874年到1894年間,每年經費最多時高達九十萬零七千余兩(1884年),最低時為三十五萬三千余兩(1877年),平均每年約六十六萬兩。同其他制造局相比,滬局經費充裕,技術力量比較雄厚,因而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
上面我們學習的是洋務運動的概況。那么,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導致它失敗的因素中,哪一個因素是主要的、根本的呢?
答:⒈沒有科學的管理方法,生產過程中不計成本,不講效益。
、惭笕藪都甲跃,不肯真正地幫助中國。
、钞a品質量不過關。比如,洋務企業制造的炸彈,銅箍不合格,戰時需用挫刀加工,然后才能用。北洋海軍在戰斗中使用過這種炮彈,深受其害。
⒋官吏貪污,中飽私囊。比如上海輪船招商局長期使用官款,發展迅速。從1873年到1893年,它獲利白銀六百多萬兩,但大都落入李鴻章私囊。民間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說法。
、甸e散人員過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工人沒有政治上、人身上的自由。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同學們分析的都很有道理。
洋務運動是清朝地主階級內部為維護清朝統治而采取的學習西方技術的措施。這場運動的指導思想是“變器不變道”(器指技術,如堅船利炮;道指的是傳統的倫理道德和封建專制制度)。也就是說,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不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因此,我們把洋務運動稱作是技術層面上的變革。在近代化問題上,洋務運動只是在經濟上的機器生產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由于沒有做配套改革,因此,失敗是必然的。而且,對曾、李、左這些人來說,他們不會也不可能實行政治上的變革,這是由他們的階級屬性決定的。
由于只是技術上的改進,因此在洋務運動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近代化的機器生產面對的是中世紀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不計成本、不講效益、資金管理不善等問題在洋務企業中司空見慣。從軍事工業來看,完全采取官辦的形式。經費主要來自海關關稅、厘金、軍餉等。它們的產品,不是普遍的商品,不參加市場的交換。它們所生產的槍炮、彈藥、船艦,一般是由清政府調拔使用,不計算產品的價格。在經營管理上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就組織而言,每個局、廠不是獨立的企業單位,而是政府的一個分支部門。上有總督、巡撫監督、總理衙門節制;下有總辦、會辦、提調、委員、司事等。另外還有一批掛名支薪,并未到差的人員。工廠衙門化,是企業辦不下去的原因之一。以當時的福州船政局為例,據1873年閩浙總督李鶴年等奏稱:閩局(福州船政局)每月“洋員匠薪”“監工員薪水”“書役工伙”“工匠工食”“使丁運夫挑工口糧”“各船薪費”等項開支共約三萬九千余兩。當時該局每月額定經費為五萬兩,“薪水工食”等竟占去將近百分之八十,無怪乎該廠造船費用大大超過了向國外購船的費用。
洋務運動沒有在全國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的工程。只憑幾個熱心的督撫在辦理,力量分散,難成大勢。
洋務運動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在向西方學習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我們應當如何來評價這場運動呢?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30頁最后一段的內容,看一下教材的觀點是什么。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有人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想一想,這種說法對不對?為什么?
。劢處熖崾荆萃瑢W們在思考時可以看課本上所引的李鴻章反省的一段話。
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毖髣者\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但洋務辦起來后,清政府一敗再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破產。
、惭髣张蓪W習西方僅限于學習科學技術,認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進一些西方先進技術,就可以鎮壓人民,封建制度便可長治久安。單純地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國富強起來的。
其實,洋務運動不能挽救清朝的統治是必然的。其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變器不變道”的指導思想注定了洋務運動必然失敗。近代化的經濟模式的建立必須用近代化的政治制度來做保證,思想文化的傳播乃至成為主流也是必要的。而洋務運動做不到這點。
二、洋務派主觀上并不希望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甚至在其創辦民用工業之時,一再表示不允許私人創辦同類企業,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但由于洋務派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同封建生產關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產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從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70年代開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于近代民用工業,終于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而這兩個因素增長的速度越快,封建生產關系瓦解的速度就越快。這是洋務運動不能挽救清朝統治的第二個理由。
三、洋務運動不能挽救清朝統治還表現在:洋務派和頑固派的辯論及其對頑固派的不徹底的批判,多少動搖了恪守祖訓的傳統及綱常名教的絕對權威地位,對于學習西方開了好的風氣。又由于洋務派組織翻譯了不少外國科技書籍,派遣不同年齡和資歷的留學生,因而培養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紹西方社會科學知識,對于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也起到了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這也是洋務派辦洋務所沒有想到的。
從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洋務運動確實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我們在評價洋務運動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1.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清朝地主階級內部的一場自救運動。
2.洋務運動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故而在運動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民用企業。
3.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變器不變道”決定了洋務運動不會改變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的倫理綱常,這使得這場運動必然走向失敗。
4.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但培養了一批近代工人和科技人員,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5.洋務運動客觀上抵制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二部分:反思與點評
【課后反思】
在講述洋務運動的失敗時,向學生介紹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指導學生分析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什么日本的改革成功而中國的改革卻遭到失敗,從而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的能力。
第三部分:相關資料
【練習與測驗】
課本第30頁“動腦筋”
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毖髣者\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但洋務辦起來后,清政府一敗再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破產。
⒉洋務派學習西方僅限于學習科學技術,認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進一些西方先進技術,就可以鎮壓人民,封建制度便可長治久安。單純地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國富強起來的。
洋務運動 教案 篇5
一、 學習目標:
1.掌握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等。
2.理解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3.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分析,使我們學會辨證發展地看待歷史事物的方法。
學習重點:洋務運動的概況。
學習難點: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二、前置自學:(自主學習,充分準備,牢固記憶)
1.背景: 后,清朝 。
2.時間: 至 。
3.目的:為了利用 ,
。
4.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 、 、 。
5.口號:前期“ ” ,后期“ ”。
洋 ①前期創辦了一批 工 業。 : 創辦的 , 辦的 ,[來源:第一范文網]
務 創辦的 。
6.內容 ②后期創辦了一些 工業。
運 如: 創辦的 , 創辦的 。
、劢④婈: 、 、 。
動 ④興辦新 式學堂: 。目的是:培養 。
7.結果:以 戰爭失敗為標志,洋務運動破產。
性質 。
8. 評價 ①洋務運動沒有使 。
作用: ②但 , 。
三、展示交流(對桌相互檢查)
四、合作探究
1.如何正確評價洋務運動?(從結果、性質和作用等方面思考)
五、當堂測試
(一)單項選擇
1.洋務運動發生在( )
a.19世紀60-90年代 c.19世紀70-80年代
b.19世紀60-80年代 d.19世紀70-90年代
2.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 a.李鴻章 b.曾國藩 c.奕訢 d. 張之洞
3.洋務運動的口號是( )
a.自強、求富 b.師夷長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學 d.師夷長技以自強
4.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開辦 軍事和民用工業、籌建海軍、興辦新式學堂,他們做 的最
主要的事情是( )
a.開辦民用工業 b.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c.籌建三支海軍 d.興辦新式學堂
5.洋務派創辦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的統治 b.“師夷長技以自強”
c.抵制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d.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
6.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除創 辦近代軍事工業外還( )
、匍_辦民用工業 ②籌建海軍 ③興辦新式學堂 ④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7.19世紀末,中國近代化的核心內容是( )
a.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b.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c.學習西方經濟技術 d.學習西方自然科學
8.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洋務運動開辦的民用工業是( )
a.安慶內軍械所 b.湖北織布局 c.江南制造總局 d.福州船政局
9.甲午戰敗后,李 鴻章傷感地說:“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
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睆乃脑捴校覀兡芸闯鲅髣者\動是( )
a.一次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的運動 b.一次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運動
c.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d.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 動
10.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主要是因為洋務運動( )
a.以維護封建統治為根本目的 b.以興辦耗資巨大、無利可圖的軍事工業為開端
c.技術設備全掌握在外國技師手中 d.在甲午中日戰爭的打擊下破產
11.著名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洋務運動創辦了第一所新式學堂 b.洋務運動把西方先進生產力引入中國
c.洋務運動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力量 d.洋務運動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
12.洋務運動失敗的標志是( )
a.軍事企業未盈利 b.民用企業虧損 c.北洋艦隊覆沒 d.福建水師覆沒
六、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