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出現與他們之間的主要分歧;洋務運動興起的時間、口號、主要內容,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性質;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正確評價洋務運動。
2.能力要求:(1)通過比較洋務派和頑固派觀點的異同,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共性”和“個性”進行比較的能力。(2)通過引導學生對洋務運動進行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中“現象和本質”、“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原理、歷史唯物主義中生產力、生產關系原理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由洋務派發動的一次變革試驗,也是清政府試圖自救的運動。洋務運動中開辦的民用工業,于不知不覺之中將封建主義的堅冰開了些微裂縫,而后,民族資本主義則可以沿著這些裂縫慢慢的滲開。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開了傳統文化之外的另一個天地。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洋務運動的概況是本節的重點。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創辦軍事工業;二是創辦民用工業;三是籌劃海防;四是培養人才。(2)洋務運動的評價是本節的另一重點。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創辦近代工業,盡管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但在客觀上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一步,開始了近代工業的大機器生產。
2.難點分析:(1)對洋務派和頑固派論戰的認識,是本節的難點之一。在維護清朝統治這個根本問題上,兩派是一致的;不同的是頑固派盲目排外,而洋務派主張運用西方科學技術。(2)洋務運動中軍事企業和民用企業的性質,是本節教材的難點之二。軍事工業,以江南制造總局為例,生產的目的是為清政府服務,其產品由清政府分配給軍隊使用,內無資金積累,外無市場聯系;企業的管理機構又是封建衙門式的。因此,從生產關系來說,它是歷史上官辦封建工業的延續。民用企業的生產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企業的管理中也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因此這些民用企業基本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師:(復習舊課內容)19世紀60年代清朝政局出現了怎樣的變化?清朝政局變動產生了什么影響?
生:(思考并作答)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之上,教師明確指出)19世紀60年代,在清政府看來,當務之急,在于各地尚在進行反清斗爭的人民革命勢力,對侵略者必須力保“中外友好”。為此,清政府除設立總理衙門外,還推行了洋務運動。(板書第二節的課題)
一、洋務派與頑固派
1.代表人物及其主張的異同
師:同學們先請找出兩派的代表人物,然后閱讀分析一下兩派代表人物的言論,看看雙方的分歧究竟何在?雙方有沒有意見一致的地方?
生:(看課本引用曾國藩、倭仁的話,分析并概括)
師:同學們歸納得很好。從這兩段言論中,可以看出洋務派要“購買外洋器物”,“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剿發捻,勤遠略”,即鎮壓農民起義,抵抗外侮,中心是維護清朝統治;而頑固派在對待西方技術上,明顯存在盲目排外、仇視一切外洋事務的主張。但是正如同學們歸納的,洋務派和頑固派在維護清朝統治方面,又是一致的。
洋務運動剛開始起來,有不少頑固派要出來阻止。洋務運動能得以比較順利地開展,必須有幾個前提。同學們在課本提供的資料中查找,有哪些前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