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計”教學案例
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7℃,讀作:37攝氏度。
珠峰營地的帳篷內,溫度為-15℃,讀作:負15攝氏度或零下15攝氏度。
在中央電視臺的報道中,所有的主持人都把溫度讀作:100度,1600度。你認為妥當嗎?
出個題目考考你:“25℃”,你會讀嗎?
廣播、電視中的天氣預報員是怎樣預報天氣的呢?
“28攝氏度”怎么寫?
“零下8攝氏度”怎么寫?
3.嘗試探索,學會使用
師:觀察實驗桌上的兩支溫度計,你能說出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生a:一支測普通的溫度,一支是測體溫的。
生b:上面標的數字范圍不同。
生c:每一小格表示的溫度也不同。
生d:體溫計的下面是彎的。
生e:體溫計的玻璃柱不是圓的。
生f:體溫計的玻璃柱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
師:非常的棒哦!同學們都作了細致的觀察。這里包含著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測量時必須遵守的兩個要求──觀察量程和分度值。
a.量程──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溫度范圍。
實驗室用的溫度計的量程為:-20℃~110℃。
體溫計的量程為:35℃~42℃。
b.分度值──最小一個代表的值。
實驗室用的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
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
(由學生觀察后回答完成)
師:兩支溫度計就在空氣中,現在溫度計的示數應該就是空氣的溫度,請大家讀出來。
生a:(手中拿的是實驗室用的溫度計)示數為:(注意單位)。
生b:(手中拿的是體溫計)讀不出來。
師:為什么讀不出來呢?
生:現在的空氣溫度沒有達到體溫計能測量的最低溫度。
師:回答的很好!
沒有讀出空氣溫度的同學可能有些氣餒,沒關系,請做下一個環節──測體溫
請同學們將溫度計放在腋下,根據經驗,要等待一會,在等待的時候,讓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本p78“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的正確方法”
a.朗讀使用方法
●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被測的液體后要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b.討論“想想議議”中的圖4.1—4,使用溫度計時還可能發生什么錯誤?
請大家拿出溫度計,讀出自己的體溫
生a:(手中拿的是實驗室用的溫度計)我的溫度計的示數在不斷的變化(不斷的下降)
生b:(手中拿的是體溫計)我的體溫是(注意單位)
師:手中拿體溫計的同學心里平衡多了吧!其中的奧秘在何處呢?
生c:我發現體溫計離開人體后,在彎管處的水銀斷開了。
師:這正是體溫計離開人體后也能讀出溫度的奧秘。那么,如果另一個同學也想測量一下自己的體溫,能否馬上就拿過來使用呢?
生d:我在醫院里看見醫生測量體溫之前要甩動體溫計,所以我們也要甩一下再測量。
師:對。測體溫時,玻璃泡內的水銀隨著溫度升高,發生膨脹,通過細管擠到直管;當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水銀變冷收縮,細管內的水銀斷開,直管內的水銀不能退回玻璃泡內,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人體的溫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著體溫計把水銀甩下去。
師:學習了溫度計的相關知識后,讓我們一起來測量這杯熱水的溫度!
請同學們把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和體溫計以正確的方法同時放入熱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