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備課參考
提示:人類一切破壞環境的舉動,到頭來都將危害人類自己。不去積極治理環境污染,總有一天人們將會遭到滅頂之災。
(二)問題探究
1.作者怎樣展開想像?可以通過畫“情節鏈”,來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動。
2.探究想像與現實的關系。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耳聞目睹,人們是怎樣處理生活垃圾和廢氣、廢水、廢渣的?再問一個“為什么”:人們為什么這樣處理垃圾與三廢?由此悟出人們的幻想,人們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氣看成了無底洞。這篇科幻小說用幻想的無底洞諷刺了人們的幻想。
(三)拓展延伸
1.以前你對垃圾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小說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邊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們是怎樣處理的嗎?
3.除了垃圾以外,還有什么會污染我們的環境?對此,你有什么建議?
4.續寫《小石頭飛出之后------》
提示:想一想,在小說結尾,那奇怪的叫聲和小石頭從哪里來?掉下那塊石頭之后,還可能會發生什么?
第四單元 民俗民風 生活與情趣
一、單元學習要點
1.立足語言教學,品味語句,積累語言;
2.適當擴展教學范圍;
3.積極開發地方課程資源。
二、教學設想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代表了現階段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也充分地表現了新課標對語文學科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重視程度。
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或寫各地的節日風俗,或講述民間藝人軼事,或描繪街頭商販的吆喝,文筆生動,妙趣橫生,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突出的人文精神。學習本單元可以結合“民間采風”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去關注我們身邊的民風民情,探尋日常生活背后的“學問”。
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以“家鄉風情”為主題,設計各種活動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活動應該有計劃,有評價。計劃應詳盡,形式應多樣,評價既重結果更重過程、態度,力求使學生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增加社會經驗,培養多種能力。
三、教學建議
1.要從文章出發,以語言為教學立足點。在教學中,應該為學生示范并引導學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句子,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加強朗讀教學,使學生深入領會文中的思想情感。
2.教學范圍可以適當擴展。由于本單元課文內容學生普遍較為陌生,教師可以借助音像資料,適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與體驗,但不能喧賓奪主把語文課上成“民風民俗”的知識介紹課。
3.本單元教學還應該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注意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精神。教師應注意利用當地民風民俗,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使語文教學更加鮮活,更加有趣。
四、自主學習思路探究和拓展遷移設計
《云南的歌會》
1.文中寫了幾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提示: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