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備課參考
三、教學建議
1.要了解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努力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與山水風光對話,和仁人志士交流,從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發與感悟。
2.重視對課文的誦讀。本單元所選的這幾篇文言文,都提出了背誦的要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誦讀的習慣,這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途徑。學生如果能夠熟讀背誦一定數量的文言作品,熟悉常用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就能逐步具備初步的閱讀文言作品的能力。
3.要用心領悟課文的內容,弄清文言詞語的含義和在課文中的用法。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要盡量準確、連貫、流暢地翻譯出來。
4.要注意積累語匯。特別是保存在現代漢語中的文言語匯、名言警句以及說理、抒情、寫景名段名篇,最好能做到爛熟于心,出口成章。
四、自主學習思路探究和拓展遷移設計
《與朱元思書》
1.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物的特征?為什么?
提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圍繞著奇“異”這兩個字展開。
2.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提示:景:異水 “清” 如“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如“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如“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3.根據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提示:無拘無束、任性自得。雖亟思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4.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提示:文句清新優美,寫景狀物細致,句式兩兩相對,又駢中帶散。
5.古詩文中描寫山水的名句還有哪些,舉例。
提示:如《與謝中叔書》、《使至塞上》、《望廬山瀑布》等。
【資料平臺】
《與顧章書》 吳均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向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然哉?
【注】謝病:因病而自請退職。 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薜,蘿,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辭》:“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后以此代指隱士的服飾。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 森壁爭霞:陰森陡峭的峭壁與天上的云霞爭高。 孤峰限日:聳立的高峰遮斷了陽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綿綿:形容聲調悠長。重: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幸好菊花、竹實很多。富,充裕。偏,特別。饒,豐富,竹實,又名竹米,狀如小麥。菊花、竹實,都是隱士所食之物。山谷所資,于斯已辦:意思是說,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資,提供。辦,具備。 仁智之樂:意思是,佳山秀水為仁人智士所喜愛。《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五柳先生傳》
1.由八年級(上)所學《歸園田居》引出陶淵明。思考:主人公為什么自號“五柳先生”?
提示:“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他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他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他是一位隱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他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