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備課參考
2.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寧波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王榮生博士把“語文教材里的選文,大致可以鑒別出四種功能類型,即‘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而所謂“定篇”,我個人認為就是經典,就是有濃郁的文學、文化素養的文章,它包含兩層含義:作者“經典”,文章“經典”。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名家手筆,所以都可以把它們歸類到“定篇”,讓學生通過此文的學習,完整地了解這位作家。
四、自主學習思路探究和拓展遷移設計
《雪》
1.作者是如何描繪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2.作者為什么特愛北方的雪有哪些特點?
提示: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的眼里,這種美未經磨練,并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樣,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張揚的個性,像一個奔放的挑戰者和戰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對北方雪的描寫中得到深化。
《雷電頌》
風、雷、電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a.風雷電:象征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b.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
c.有形的長劍,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劍;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d.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是對社會現實極端憎惡而企求寄托靈魂的一方凈土。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其中河伯有二義: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員。
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短文兩篇》
《日》
如何理解“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這句話的含義?“日”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義?
《月》
(1)作者要突出的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最后提嫦娥奔月的故事是為什么?
(2)比較兩篇短文的主題。
提示:巴金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日”象征光明和希望。
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因為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在娥的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因為對光和熱的向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的這樣寫。將這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海燕》
1.散文詩的“主角”是誰?作者贊美它具有什么精神?
2.作者在贊美海燕時為什么還要寫海鷗、海鴨、企鵝等其它海鳥?它們各自有什么象征意義?
提示:“海燕”象征英勇善戰、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征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