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備課參考
⑴展示并介紹各小組圍繞各自活動內容所制作的手抄報或墻報。
⑵各小組派出1—2名同學上臺朗誦其以詩歌、散文等文學樣式創作的“春天的贊歌”,或上臺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編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樂朗誦、集體朗誦、個人朗誦,獨唱、合唱、歌伴舞等。
⑶由學生和教師對各小組展示的成果進行參與式評價。
⑷邀請音樂教師參與課外、課內活動,并對學生創作的歌曲進行點評。
⑸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我最喜歡的‘春天的贊歌’”。
活動三 創造——詩情畫意的春天
⑴展示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的有關“詩配畫”和“畫配詩”作品等資料,供同學鑒賞。
⑵各組同學展示并解說其課外制作的“詩配畫”或“畫配詩”作品。
⑶由學生評委從“詩畫配合是否恰當、畫作選擇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進行評價。
⑷邀請美術教師參與課外、課內活動,并對學生創作的“詩配畫”“畫配詩”作品給予點評。
⑸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我最喜歡的‘詩配畫’和‘畫配詩’作品。
3.活動小結
學生自由發言:(3—5人)談此次活動的收獲與遺憾及以后打算。
教師小結:可從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情況、活動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進行評價。評價的語言應是中肯的,并能較好的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說明:
整個活動中教師可參與其間,且教師可以參與到“繪春”“創春”的活動中,以教師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教師心目中的春”或“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里”教師的感受,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綜合性學習(三) 科海泛舟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崇真求是的科學態度;
2.引導并幫助學生深入、全面認識科學,在追求科學的過程中具有人文關懷意識;
3.培養學生正確地把科技信息傳達給他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淺顯的科學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達能力。
二、教師準備
1.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科學家如何迷上科學的故事,或向學生講述,或提供材料讓學生閱讀,以激發學生興趣;
2.在活動之前,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技說明文的寫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學生模仿,或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
3.教師對科學技術的兩面性作一些查閱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這一方面的觀點和信息。
三、活動指導
本次綜合性學習設計了四項學習內容,可以根據興趣、特長以及學習條件、資源等不同情況,讓學生有選擇地、有側重地開展活動。
1.關于“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學”。開展這項活動,旨在促使學生回憶自己從童年到少年時代如何第一次與科學結緣,從而重新喚醒和提高對科學的興趣。教師對活動的指導,要注意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自由暢談。只有在自由暢談中,才能相互啟發,讓沉睡的記憶重新激活。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學是在什么時候?是因為一件玩具,一本書,還是一次難忘的活動?”事實上,兒童對科學產生興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學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開花落,或因鳥鳴蟲唱……教師要啟發、幫助學生活躍思維,展開思路,讓學生談得有趣,談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有的同學來說,可能保留在他記憶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學”,而是對科學的著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斷了對科學入迷的感情幼芽。對于這種經歷不妨也允許、鼓勵學生談一談,或許在反思中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啟迪。